藥學雜誌電子報99期
103
Vol. 26 No. 2
Jun. 30 2010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三十日出版

談六味地黃丸及方中三補與三瀉的意義


大新兄弟藥局藥師 趙正睿、趙孝憲

摘要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陰虛或肝腎陰虛的基本方,錢仲陽因仲景八味丸去桂枝附子而創立此丸以治小兒。全方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所組成。《正體類要》將全方藥味數冠於原方名之前,名之為「六味地黃丸」而沿用至今。

熟地滋腎陰,山茱萸善補肝血以生腎精,山藥滋腎補脾;三味藥合用,既補腎肝又補脾,此即所謂「三補」,其重點以滋補腎陰為主,此一治則即王冰所說:「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澤瀉泄腎濁,丹皮瀉虛火,茯苓滲脾濕,此三者稱為「三瀉」。補中有瀉的立意之一,乃在防止滋補藥滯膩之弊。此外,茯苓、澤瀉除助丹皮清火之外,並能引虛火下行,以導氣机向下。三補與三瀉構成六味地黃丸所特有的藥理作用。

關鍵字: 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

壹、前言

傳統醫學中所說的「陰」,其意義之一是指臟腑的物質基礎而言,它具有滋養、濡潤之作用。設若,陰精不足或津液虧損,以致陰虛液少不能制陽,所出現的證候稱為陰虛證1。由於病因、病位不同,所以臨床方面,陰虛證的表現亦隨之而異。例如,內傷勞倦,久病及腎,或溫病後期熱極傷陰,導致腎臟陰液虧損,甚或虛火上炎,因此形成的證候是為腎陰虛證1

肝藏血,腎藏精,精與血可相互資生,所以從來就有「肝腎同源」之說;如果腎陰虛則精不化血,血不足以養肝,故肝陰不足;而肝陰不足後,也可導致腎陰不足,因此,肝陰不足與腎陰虧損每同時並見是為肝腎陰虛證1。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陰虛或肝腎陰虛的基本方;因小兒為純陽之體,易於化熱生火,故錢仲陽因仲景八味丸減去溫熱的桂枝附子而創立此丸,以治小兒因先天不足所致囪門不合、足軟行遲、齒遲、髮遲等疾病2,3。後世雖有以「補腎地黃丸」、「補肝腎地黃丸」稱之者,但《正體類要》將全方藥味數冠於原方名之前,名之為「六味地黃丸」而沿用至今4,5

貳、六味地黃丸之組成功用及主治

【組成】(小兒藥證直訣)

熟地黃24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澤瀉9 g、茯苓9 g、丹皮9 g。

【功用】

滋補肝腎。

【主治】

肝腎陰虛。症見腰膝痠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以及小兒囪開不合;或虛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參、辨證論治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腦為髓海,《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嗚,脛痠眩冒」。故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嗚耳聾皆為肝腎陰虛,髓海不足所致。腎虛生骨遲緩,故小兒囪開不合。腎為水火之臟,腎陰虛則陽亢,病勢易從熱化,即水虧火旺也;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盜汗遺精,口燥咽乾,消渴,牙痛,舌紅少苔,脈細數俱屬陰虛有熱,虛火內擾。審證求因,證屬肝腎陰虛,當滋補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

肆、方義

君:熟地-滋腎陰,益精髓。

臣:山茱萸-滋腎益肝;山藥-滋腎補脾。

佐:澤瀉-泄腎濁,制熟地之滯膩;丹皮-瀉肝火,制山茱萸之澀;茯苓-滲脾濕,制山藥之滯。

肝腎陰虛證、其治療原則主要在於滋補腎陰,因為腎陰充則肝陰也可得到滋養,所謂「滋水涵木」是也。方中熟地滋腎陰,山茱萸善補肝血以生腎精,山藥滋腎補脾;三味藥合用既補腎肝又補脾,此即所謂「三補」。澤瀉泄腎濁,丹皮瀉虛火,茯苓滲脾濕,此三者稱為「三瀉」。

伍、三補與三瀉的意義

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腎主真水,腎陰不足則虛火上炎,出現陽亢之象,此非火之有餘,乃水之不足也。補陰即所以制陽,故必須滋養腎水以抑制陽亢火盛,此一治則即王冰所說:「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本證治療重點以滋補腎陰為主,方中熟地能補腎陰、填精髓,故重用之;山茱萸滋腎益肝,肝血充則腎水足;山藥重在補脾氣,以期「補後天以充先天」。雖然,三藥腎肝脾並補,但其要是以滋補腎陰為主,以啟腎陰之化源,使之源泉不竭,故以「三補」名之。

二、補中有瀉

補中有瀉的立意之一,乃在防止滋補藥滯膩之弊。《醫方集解》書中有謂:「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尊一於補,必致偏勝之害矣。」澤瀉能泄腎濁,丹皮清虛火,茯苓滲脾濕;三補與三瀉構成六味地黃丸所特有的通補開合,補而不膩之藥理作用。

腎陰虧損,虛火上炎,則氣機浮越於上;茯苓、澤瀉除助丹皮清火之外,並能引虛火下行,以導氣机向下。尤在涇說:「陰虛者氣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黃丸多用熟地、山茱萸、山藥味厚體重者,補陰益精;而以茯苓、澤瀉之甘淡助之下降6。」

三、現代研究舉隅

將六味地黃丸方拆分為為「三補」、「三瀉」、「一補一瀉」(熟地加澤瀉,山茱萸加丹皮,山藥加茯苓)的配對,研究發現:於提高常壓下小鼠耐缺氧能力方面,全方的作用優於各拆方組7;如以六味地黃煎劑分別以低劑量(20 mL/kg)、高劑量(29 mL/kg)口服,二者均能明顯地延長小鼠耐氧時間(常壓),但是,對預先給與isoporoterenol之小鼠,則僅高劑量者有明顯效果9。降血脂作用方面,則三瀉的組合較三補明顯,但以補瀉合用之全方組合作用最佳7。「本方可以降低高血脂動物的血中膽固醇濃度,其中澤瀉、丹皮、山藥的成分巳在動物實驗中證明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10

另一研究指出:六味地黃煎劑,對小鼠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能顯著降低CCl4(四氯化碳)中毒小鼠、及硫代乙醯胺(thioacetamide)引起的小鼠SGPT活性升高,但「一補一瀉」之拆方組對CCl4所導致之SGPT活性則無抑制效果7,8

陸、注意

本方雖然「補中有瀉」,但終究是以滋補為主;若肝腎陰虛而伴有明顯的水濕、虛火、痰濁、瘀血等病邪者,宜配合相應的祛邪藥物。

柒、結論

本方以治療肝腎陰虛為主,舉凡肝腎不足、陰虛水虧所導致諸證均可投之。近世,擴大其臨床應用,以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前列腺炎、遺尿、神經衰弱以及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等、證屬腎陰虛或肝腎陰虛者。方中三補、三瀉之配伍,開合得當,其要在滋補腎陰,故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說,至於補中有瀉,寓瀉於補,以治其標是為之佐。

參考資料:

1. 姚乃禮、朱建貴、高榮林: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 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8,377,378,409。

2. 清.汪昂:醫方集解。台中,昭人出版社。

3. 王明如:六味地黃丸的沿革與應用。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2008;18(11):712-713。

4. 孫世發:名方配伍分析及應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16。

5. 孫世發:常用方劑100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37。

6. 黃經超、李媛:腎氣丸和六味地黃丸疑點探析。河南中醫2008;28(11):90-91。

7. 李飛、柴瑞霽、樊巧玲:方劑的配伍方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6。

8. 劉國卿、謝卓秋、韓邦媛等:六味地黃煎劑研究Π.三補三瀉對小鼠肝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0;4:54-55。

9. 王秋娟、后德輝、慕海鷹等:六味地黃煎劑對高血脂、耐缺氧及麻醉動物血壓的影響。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89;6:36-38。

10. 李啟明:六味地黃丸對高脂血症及血管內皮功能異常之療效及機轉探討。中醫藥年報2004;2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