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106期
107
Vol. 27 No. 2
Jun. 30 2011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三十日出版

藥學雜誌共識會議紀實


陳合成發行人、林麗真總編輯

 

壹、顧問專題最精闢

共識會議重頭戲首先由前藥政處長王惠珀顧問主講『藥學的窗外、走出專業走入人間』(圖一)。感謝無私的她將長年耕耘、用心思考、辛苦鑽研得到的智慧結晶菁華,百分百慷慨無私地傾囊相授,分享給所有與會者,如此豪邁的胸襟,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01-藥學雜誌共識會議紀實-1.tif

圖一 顧問王惠珀精闢演講

 

一、 從社會看藥學,掌握醫療的宅經濟新趨勢

在近兩小時非常精闢的專題演講中,王顧問強調藥師與牧師、醫師是文明社會的社區行業,亙古不變,只是台灣的主流讓這個行業變質了。她以經建會之統計為例,闡述老病加諸於年輕人的負擔將遠超過濃濃親情所能承擔 (扶老率2010年為1/5,2030年為1/3),很快會是台灣社會的顯學。如此的社會劇變,宣告宅經濟時代必將到來,集合式醫療終將過去。藥師要洞燭機先,看見藥學窗外的光景,走入人間,參與分散醫療用藥風險、安居樂活的宅經濟的新趨勢。積極主動地向下扎根,建構分散式藥事服務的環境。

台灣有七千多家社區藥局,具有落實社區價值的基礎建設,卻因為政治因素沒有發揮社區價值的能量。政治因素需要專業的影響力及說服力來扭轉。如何在地耕耘,掌握在地的可近性契機,對人民突發狀況進行應變性之臨床服務?如何以永續經營之心建構人親土親的社區服務?如何以疏散、後勤、練兵之戰略思維,在生物戰不時的威脅之下,讓廣大消費者隨時找到藥師,建構藥學的公共衛生能量?

王顧問的話語像警世的暮鼓晨鐘,喚醒我們沉睡的夢,又像仙女魔棒,點燃一串串深思和希望的火花。

二、 雜誌應以論述平台參與公共政策為方針

藥學這個行業的未來性如何?答案是必須多元化。王顧問以 MBA 社會行銷學的迴力刀理論 (Boomerang Effect, a social marketing term,思維越開放越有自由度,發展會越旺;躲在舒適的環境拒絕開放,則自閉效果會加重),解釋現階段雜誌以藥物治療學為主,不僅限縮藥學領域 (穿小鞋),沒有特色,也誤解了臨床藥學走入人間的定義,糟蹋了雜誌可以發揮的實力。

她認為雜誌的功能在傳道、教育、溝通及共享。本雜誌流通於公會登記有案的28,000藥師,應該成為理念、實務、經驗分享、多元發展的平台。如果內容夠精彩,自然會讓藥師從各種面向走入人間,成為建立藥師實力的傳聲筒 (delivery system) 一份機關刊物,發行量僅次於天下雜誌 (5萬份)、壹週刊 (5~10萬份)、商業週刊 (7萬份)、Smart 智富 (6萬份)、那麼出刊目的是玩虛的 (為發表),還是玩實的?選擇走入專業不食人間煙火?還是走出專業走入人間?答案不言可喻。

她以『以論述參與公共政策』為方針,期許本雜誌應有雄心,成為外界吸收藥學知識之管道。因此本雜誌應以「藥物科學」、「執業藥學」、「藥事經濟」(產業經濟、執業經濟、微觀經濟、巨觀經濟)、「公共衛生藥學」(所有有關治療藥、流行藥、濫用藥、運動藥、廣告藥等之流行病學及公共政策) 四大主流建立風格。題材豐富,就會成為藥界與社會對話、影響政策的平台,也才能與世界藥學主流一致。

三、外伸的雜誌展現政治實力

種甚麼瓜得甚麼果。王顧問認為,如果公會以藥師走入人間為目標,那麼用論述增加社會能見度,是展現藥師政治實力 (political power) 重要作為,這比藥界在政治場域哈啦串場、向醫界爭權利來得有效果、有氣質、有永續力。只給藥師看的內化性雜誌並不能增加社會能見度。希望本雜誌擴大投稿範疇,以與健康有關的公共議題為軸,成為外人看得見、看得懂、甚至願意關注投稿的外伸性雜誌。因此,雜誌應有短、中、長程規畫、有專題及學習專欄、有論壇及回應空間、有溝通及吸引異業結盟的格局 (例如醫材也是藥事法管轄範圍、健保藥價、濫喝藥酒、都是藥的範圍),才能多贏。

四、 異業結盟在公共衛生創造多贏的政治實力

誰是公共衛生的人力資源呢?王顧問認為藥界只向醫界要權力,穩輸,不會產生政治實力,作法已不合時宜。藥界應認清,當今全台藥局數 (7,215) 與村里數 (7,835) 及超商 (8,384) 相當,比村里及超商有專業,是同時落實民生需求及健康照護最好的生力軍。分散型藥事服務 (scattered medical professional service) 可為藥學宅經濟及公共衛生製造雙贏。28,000藥師即時恆常的網絡如善加凝聚,是達到專業、公共衛生和政治實力多贏的最佳平台,對社會絕對有影響力。只是藥界過去五十年不做人間事,政治實力在藥界內耗中糟蹋掉了。

五、 健康社會的萬靈丹是落實社區照護

王顧問指出,各行各業的宅經濟正蓬勃發展,宅經濟環境讓安居樂活成為趨勢。然而在台灣,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終極目標的生命科學產業 (醫療藥事服務) 卻反趨勢而行,越來越集中,越來越落後。

王顧問指出,台灣應從產品經濟思維 (服務藥,集中藥) 轉型到知識經濟思維 (服務人,分散服務),才能從藥劑師轉型為藥師。因為臨床藥學教育的目的在訓練藥師服務人,不是服務藥,因此藥學教育不要誤導臨床藥學等於醫院藥學,這會誤導藥師走入專業,卻沒有能力走入人間。也不要誤導社會,只有醫院才有臨床藥學服務。這還不夠,真正的用藥風險在藥師管不到的地方,唯有推銷分散服務、分散風險的環境建構 (Pharmacovigilance Planning),落實社區照護,才能醫藥分業。

六、 從社會影響力中解構藥學教育的問題

在劇變速變的社會下談藥學的未來性,需與社會連動,認清專業供給面與社會需求面的差異,以及專業認知與制度面的差距。更需有拉近差距的策略及作為,而這種策略及作為需靠學術界的研究及論述做後盾。

台灣現階段以「高階消費低階知識」養生文化為特色,正在弱化及封閉專業 (懂得讀身體的藥師在服務藥品,淪為藥劑師;不懂得讀身體的健康食品/養生產品提供者在服務消費者的身體)。而懂得讀身體的藥師像蓋頭鰻一般,尚且不知道專業被弱化的嚴重性,對自己被稱為藥劑師毫無對策,忙著在專業圈論出身分階級 (醫院、診所、藥局)。

台灣現階段該急的是分析及掌握社會的需求面,培養專業的說服力,創造有利專業的環境,以論述影響政策,從事合理的用藥及藥事服務環境建構,製造西瓜效應,才能落實專業。他山之石可以攻錯,1988年日本為了讓健保省錢,訂定15年大計 (1988~2012),到現在醫院慢籤釋出率超過60%,健保特約藥局超過97%。因應醫藥分業的成型及病人對社區藥師臨床訓練的需求,因此而有6年藥學教育。反觀台灣,還停留在1988年以前的日本 (55%健保特約藥局,醫院處方釋出率2004年為0.6%,2010年為0.4%)。

不開路就不會有路,教育必須引領趨勢。Clinic 意即診所,臨床藥學 clinical pharmacy 意即 face-to-face pharmacy service。臨床藥學的真締在提昇執業素質,不在建立封閉而且封建的醫師次文化 (醫院藥師)。不管四年或六年教育,每個藥師都應接受臨床藥學訓練,培養科學與人文對話的氣質,為走入人間做準備。

藥學界當下的危機包括(1)科學:產品科學的不科學思維創造荒謬的藥事經濟 (原廠/名藥的戰爭、向醫界求權力而穩輸的藥事產業、集合式醫療注定的藥劑師命運);(2)教育:教育界自我感覺良好,相信科技百分百就是藥學;(3)認知:曲解臨床藥學,將使藥劑師在集合式醫療體系中永續,而使藥師在宅經濟社會中缺席;(4)生涯:一味的強調專業,讓藥師落入封閉封建的階級醫療體系,而封建勢力正在式微,遲早會解構。

然而,藥學教育仍停留在穿小鞋式的教育 (藥化、藥劑、生藥、臨藥代表藥學的全部),容忍不科學的知識切割 (中藥/西藥、藥事法103條、中藥系),又看不見巨觀式社會教育 (公共衛生) 的必要性。培養學生進入封閉的社群生涯,沒有能力改變集合式醫療的惡劣環境,沒有能力介入公共政策,是藥界最大的問題。而且『無感』的藥學教育,只想橫向移植美式教育,不思考美國先有全人教育才有專業教育 (22歲才進Pharm D),不思考日本是先有環境建構才有六年教育,不思考台灣的社會問題 (處方不釋出,醫藥不分業),不思考如何製造影響力,先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教育投資像在沙灘上築高樓,是最大的問題。

七、結論

思維影響方向,方向定位行為,行為決定命運。顧問分析,教育界不以知識經濟思考藥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知識服務,知識管理),台灣永遠無法解決用藥的風險。她也認為藥界 (學術界、產業界、執業界、甚至公部門) 仍停留在產品經濟的思維層次 (生產藥、服務藥、管理藥),害慘了藥學的發展。

民主不等於進步,民主甚至會以弱肉強食 (層出不窮的生技養生產品危機) 之姿戕害社會。一個進步社會的核心價值是民主、消費者保護、低風險的環境、公平交易及企業社會責任。這些責任需要相關人等 (stakeholders) 共同承擔,相關人等包括公權力制定程序正義 (制度)、專業人員落實社會責任 (倫理) 和消費者重視公民意識 (監督)。社會進步不會停滯,藥師躲在專業社群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醫藥分業降臨的事情靠等待是不會發生的。

王顧問最後仍以迴力刀理論,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藥師如不走向社會,社會將棄藥師而去,藥師終其一生仍是藥劑師。因此,大家的共業是:(1)藥師的能量在於行業外伸,吸引普世社群對安全用藥環境建構的關注及參與;(2)公會的能量在於異業結盟,展現藥學的公共衛生實力;(3)雜誌的能量在於破除專業魔咒,以消費者的思維發聲,做消費者的傳聲筒;(4)28,000專業人的網絡應成為放大能量,展現政治實力的平台。

貳、健保與公衛藥學

吳錦松編輯委員近半小時的演講,精湛剖析、綜論本誌在編輯上應如何發展充實有關健保、政策與公衛藥學的內涵,其重點摘要如下。

一、探討健保政策對藥事影響

(一)針對新領域提出評估與檢討

針對推行之藥事服務新政策進行即時評估,一方面提供全聯會擬定政策參考,另一方面藉由本誌系列報導,讓藥師們充分瞭解政策的正確走向。例如:

1. 居家藥事服務:

現行政策下,執行上藥師們遭遇何種困難?有何解決方案?有那些初步成果?可盡快讓大家知曉。

2. 住院前用藥評估:

未來爭取執行項目,可就國外執行結果引述本國推動的需要性。

3. 長照藥事服務:

未來爭取執行項目,可就國外執行結果為我國提供長照藥事服務作業之參考。

(二)政策的影響

配合政府政策執行結果、成本分析、效益分析等均對目前藥事人員專業形象具正面效果。例如:

1. 醫藥分業:

已執行一段時間結果如何?整體效益?澎湖藉由行政強力規定處方釋出率,藥事人員執行上遭遇何種困難?民眾、醫師反應如何?

2. 藥物回收:

除回收藥品分類外,藥事人員在促進民眾用藥概念、用藥安全上,有那些方法可改善?

3. 執業條件:

服務量限制,對藥事人員受聘與執業改變情形。藥事人員如可報備支援可能的影響等。

(三)支付制度的影響

健保給付制度會影響醫療行為已很多學者專家著力探討,但用藥行為與藥效經濟相對闕如,提供這類研究結果有助藥師對健保制度對藥事服務的影響。

1. TW-DRGs:

在包裹式給付下僅要診斷與處置符合條件,即可獲得定額給付,院所為減低成本,在用藥行為上有何變化?對病患的影響如何?

2. 整合照護:

多重慢性病人在這試辦計畫中用藥情形的變化,藥事人員所扮演的角色地位。

3. 論人支付制度:

全國有八個單位試行,促使民眾少看病、少吃藥的給付制度,對醫療行為、民眾就醫行為、藥事人員可著力的角色等均值得為藥師們剖析。

4. 二代健保 (藥品總額):

對將來政策的影響,可藉由相關文獻比較論述,以當業界因應之參考。

(四)法規新解

對新法的衝擊,舊法規之解讀又常因人而異,似乎應有統一解釋的單位,藉由各縣市公會與主管機關、健保局溝通函請解釋的內容經研討後傳播週知。

1. 修法後的影響評估:

藥品總額、醫藥分業單軌制、異地支援等。

2. 申報的規範:

以案例討論方式,解釋規範解讀差異。

3. 執行業務遭遇的問題:

以案例討論方式,探討作業流程、法令規範、環境因素等對執行業務的影響,提供解決困難方式。

4. 違法的探討:

以案例討論方式,探討違規型態,以為執行業務的借鏡。

二、公衛藥學

(一)我國浮濫使用的藥物

哪些藥品國人服用最多,在藥費、用藥量均居首位的?花最多藥費的藥品,其對國人健康或經濟與健保財務的影響如何?例如:

1. 使用量大的藥品:

例如抗生素、NSAIDs 等。

2. 特定疾病用藥:

例如抗結核病藥、風濕免疫製劑等。

(二)非治療結果的探討

藥品原係治療疾病,但人類身體對這外來物的反應常超乎預期,藥品除在療效上值得探討外,意外狀況的掌握更可突顯藥師專業的價值。例如:

1. 副作用:

由仿單、相關文獻釐清發生副作用對象的特質,以為避免或防止副作用產生的對策。

2. 交互作用:

由發生交互作用案例探討國人發生的機率,以為避免或防止交互作用產生的對策。

3. 藥物不良反應:

由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案例探討國人發生的機率、病人特質等,以為避免或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產生的對策。

4. 用藥後對環境或食物鏈的影響:

除人類用藥外、動物用藥、環境用藥等,在被大量使用後對抗藥性、環境的污染等影響均可為我們專業的重點。

參、共識結論創意多

社區藥局組、中藥研發組和醫院藥局組三組經前一天三小時腦力激盪與激發共識之後,分別推派代表報告他們討論出來的結論。

一、社區藥局組陳長安委員講

陳長安編輯委員代表社區藥局組報告對本誌的建議,包括四大項:

1.每年4期中1期有專論,例如自我藥療 (self medication)、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皮膚疾病。

2.藥局經營交流園地:有3~4個案例報告 (Case Study)

3.每年4期,每期2個衛教,共8個衛教,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骨鬆、更年期障礙、氣喘、逆流性食道炎、肝病。

4.召開智庫研討會,研討社區藥局的策略與執行

二、中藥研發組楊榮季委員講

楊榮季編輯委員代表中藥研發組報告:

1.在量方面的:訴求在藥學雜誌每一期至少有一篇中藥文章,本組委員五人同意承擔,依序由楊榮季、趙孝憲、蔡斌智、楊瑛碧、唐中成委員輪流擔綱。

2.要提高藥師對於中藥方面的興趣及兼顧實用性,這應該往質方面去設計。

三、醫院藥局組陳智德委員講

陳智德編輯委員代表醫院藥局組壓軸報告如下建議:

1.本誌之讀者群以醫院藥局藥師與社區藥局藥師為主,為了提高本誌之可看性及充實讀者之專業知識與藥界公共政策,文章內容可朝向多元化主題發展,不需侷限於論文類之發表。多元化之主題可增加如公共政策、健保制度藥學相關公共議題等,此類主題可以用邀稿方式,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或是官員撰寫。

2.若增加其他主題時,為了維持出刊的穩定性,可律定若干主題為必要選項,其他主題可依時事或是相關公共政策討論而以邀稿方式進行。

3.為了維持文章之品質,應律定相關之審核標準,以提供各審稿委員參考依據。

4.建議作讀者之問卷調查,可將本誌之改版意見與讀者做雙向回饋之意見交流,讓讀者也有參與機會。

肆、 李蜀平理事長五福臨門嘉勉充電

最有正義理想、最有執行能力的李蜀平理事長激勵與會菁英們為了民眾用藥安全與健康,要以身作則地帶領全國25,823位藥師以『五福臨門』為目標奮力前進 (圖二),就是:

一福要落實藥事照護普遍實施。

二福要提升藥師形象。

三福要訂定慢性病處方箋釋出成長率。

四福要調高藥事服務費。

五福要爭取專案計畫、由地方公會落實執行。

01-藥學雜誌共識會議紀實-6.tif

圖二 理事長李蜀平嘉勉藥師—五福臨門

理事長期勉大家以『五福臨門』為號召全體藥師共同努力打拚的新方向,共創台灣藥師專業價值的新契機。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看到藥師們這麼積極的態度與行動,相信我們沒有完成不了的願望,希望每一位藥師再多影響10位藥師來主動加入我們積極的行列,祝福大家早日成功邁向醫藥分業的單軌制,加油!再加油!

午餐時委員們仍熱烈地討論,席間李蜀平理事長和王惠珀顧問帶領數位擔任藥師合唱團的委員快樂地合唱“西風的話”,悠美的歌聲令人心曠神怡,讓氣氛 high 到最高點。知性之旅意難忘,再見美麗大高雄!

這場充滿啟發、省思、有深度有意義的共識會議在掌聲中奏出完美的休止符。

伍、陳合成發行人嘉勉語

『走出專業,走入人間』,看似簡單,實現起來卻步步是學問,這是坐而言、起而行並進的理想,若能落實將會顛覆傳統藥界的思考模式,為藥師開創另一種新的契機(圖三)。

圖三 發行人陳合成期勉開創藥師新契機

自擔任藥學雜誌發行人乙職,常在探索藥學雜誌發行的目的何在?宗旨為何?展望又該以啥為依歸?全聯會服務的是全國各種不同藥事專業領域的藥師,藥學雜誌應該是屬於全國藥師的共同刊物,內容理當涵括各種不同執業藥師的相關執業資訊與訊息;運用所學、凝聚共識並結合群眾力量,才能為藥師爭取更多參與公共事務機會和贏回藥師執業尊嚴。

承蒙李蜀平理事長、監事會召集人賴茂三與王仲仁顧問蒞臨指導、致詞嘉勉;林振順常務理事、賴振榕常務理事、鍾明貴常務理事、宓哲華常務監事不惜路遙,特別撥冗親臨指導,不勝感激。

特別感謝週刊社長趙正睿、總編陳世傑對這次共識會議鼎力相助,得以讓雜誌委員聆聽自由時報醫藥記者洪素卿精闢演講;也分享了週刊社編輯委員、記者們共聚一堂充滿歡樂活潑氣息的研習會。

感謝林麗真總編輯熱心地規劃執行、陳長安委員贈送『精神疾病治療與用藥手冊』及陳守雄委員、陳主編的全心投入,才有這次圓滿成功的共識會議。謝謝大家熱情的參與和指導,往後的落實工作必能一本初衷繼續為藥師的未來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