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Vol. 33 No.1
Mar. 31 2017
中華民國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

社區長者安全用藥體驗學習研究


開南大學養生與健康行銷學系副教授 紀雪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張晏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張鳳琴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研究員 劉麗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 黃琴喨

摘要

本研究團隊發展一項結合實地體驗學習的社區介入計畫,媒合社區中高齡者至藥局體驗學習,以期建立其「用藥問藥師」的觀念。研究目的為評量介入計畫成效,探討不同性別及不同居住區域的參與者,其接受創新資訊的情形及用藥安全的態度和行為。共有來自於13縣市的670名參與者於活動結束後填寫問卷,經統計分析後發現,參與者獲得活動資訊的來源呈現出性別與居住地區的顯著差異。參與這項介入計畫活動之後,有高達98.8%的參與者表示,未來若有用藥方面的問題,他們願意去向藥師諮詢。以往從來不曾主動去諮詢藥師的參與者,在參與此次活動後,也有97.6%表示未來若遇到問題時願意向藥師諮詢。我們認為這項以實地體驗學習為主軸的社區介入計畫可培養社區民眾願意向藥師諮詢的知識和正向態度,而宣傳創新資訊時需考量目標群體的特質以及行政資源的運用,方能確保介入計畫的成效。

關鍵字:體驗學習、安全用藥、社區長者、Experiential learning、medication safety、community elders

壹、 前言

隨著我國人口持續老化,高齡者的用藥安全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若未及時提升安全用藥認知,社區高齡者普遍長期同時服用多種處方藥,自行服藥時有可能會成為藥物不良反應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的高危險群1,2。欲提升民眾的用藥安全知識和態度,不僅需要個人層面的衛教,也需要政府機關推動大規模的宣導,且可透過醫療人員與民眾的互動進行3。近年來我國政府致力於推廣正確用藥,要使社區高齡者養成正確用藥行為,除了提升安全用藥的觀念及技能之外,應同時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例如以社區資源結盟的概念,讓社區藥局成為可供民眾用藥諮詢的場所。為了達到社區高齡者增能以及創造友善環境的這兩項目的,本研究團隊發展出結合實地體驗學習的社區介入計畫,與社區藥局合作,媒合社區中高齡者至藥局體驗學習,以期建立其「用藥問藥師」的觀念。

根據創新擴散理論,創新的特性和傳播的方法都會影響創新被接納的速度和擴散範圍,同時也應考量目標群體的特質4,5。具「創新」特質的健康資訊透過健康教育、人際傳播、媒體或網路等各種管道,讓健康資訊在目標群體中陸續傳開,以期帶來行為的改變,然而不同族群所適用的傳播管道和效果可能有所差異,在制定社區健康促進介入計畫時必須納入考量。本計畫為社區的中高齡民眾所設計的「創新」為用藥安全的資訊,發想於創新擴散理論中的「創新可體驗性」(Trialability)5,採實地體驗學習的方式,以增加此創新的可接受性。本研究目的為評量此項介入計畫,以及探討參與者的特質如何影響創新傳播的策略和成效。

貳、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項社區介入計畫的名稱為「阿公阿嬤逛藥局」,計畫團隊於2015年3月至8月期間,在全台共13個縣市,讓社區高齡者赴藥局體驗安全用藥之衛教和服務。為確保衞教和服務品質,本計畫合作的藥局為健保合約藥局,且三年內無重大違規紀錄,採自願報名或由公協會推薦參與介入計畫。社區藥師運用計畫團隊編製之教材傳達正確用藥觀念,並且教導長者如何辨識合法的社區藥局及藥師,以及認識藥師對於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如:社區藥師可提供用藥諮詢),體驗學習的方式強調客製化和互動性,藥師針對參與者提出的問題提供用藥諮詢和服務,讓長者和藥師實際接觸、互動,以期能增強其未來願意主動向藥師諮詢的意願。

活動的宣傳推廣策略以社區的組織網絡為主要通路,除了於社區關懷據點宣傳,也透過鄰里長宣導,並在社區藥局張貼海報,同時運用網路社群的資源,於 Facebook 社群製作「守護厝邊頭尾安全用藥」粉絲團活動網頁,另外也提供宣導品以提高社區民眾參加此項活動的意願。

參與者於介入活動結束後填寫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參與者的基本資料、活動資訊來源、關於用藥安全的態度和行為等。問卷回收後進行檢誤與統計分析,探討不同性別及不同居住區域的參與者,其對於創新資訊的接受情形及用藥安全的態度和行為有何不同

參、結果

一、參與對象

共回收670份有效問卷,納入本研究的參與者為居住於社區的55歲以上之中高齡者,平均年齡71歲,過半 (56.4%) 為女性,40.7%來自北部地區,26.1%為中部地區,33.1%為南部地區的居民。有61%的參與者為五都的居民 (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二、獲得資訊的主要來源

活動參與者的主要資訊來源包括藥師、社區關懷據點、以及親朋好友等,有少數是由政府的衛生機關獲知資訊,或透過里長、兒孫得知。若依性別分析,女性較易從社區關懷據點獲得活動資訊 (女性25.7%、男性17.8%,p < 0.001),而男性則較常從衛生機關獲知訊息 (女性2.1%、男性5.5%,p < 0.001,表一)。表二依照居住地區分析發現,南部的參與者較少從藥師處獲得資訊 (北部73.6%、中部80.6%、南部59.0%,p < 0.001),而是以社區關懷據點為主要的資訊來源 (北部18.3%、中部17.1%、南部31.1%,p < 0.001),會透過衛生機關獲知訊息的比例也較中、北部居民為高 (北部1.5%、中部3.4%、南部6.3%,p < 0.05)。表三將參與者區分為五都及非五都的居民,非五都的居民較傾向於從藥師獲得活動資訊,而五都的居民則較易從衛生機關及親友獲知訊息。

表一 參與者性別與各變項之相關性統計結果

表二 參與者的居住地區與各變項相關性統計結果

 

表三 參與者的居住城鄉別與各變項相關性統計結果

三、參與者的以往經驗

根據活動的參與者自述,有40.4%的參與者曾參加安全用藥相關的教育活動,包括聽藥師演講和參與藥品檢查或回收的活動。但進一步詢問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參與者 (50.6%) 平時若遇到用藥問題時不會主動去諮詢藥師。除了認為沒有問題需要諮詢,主要的原因還包括覺得和藥師不熟 (12.0%)、不好意思詢問 (10.5%)、藥局太遠 (4.1%)、認為藥師很忙無法接受諮詢 (2.9%) 等等。

我們也發現,南部的民眾有較高的比例曾參加安全用藥教育活動 (北部30.1%、中部42.9%、南部51.1%,p < 0.001),但也有較高比例表示從來不曾因用藥問題而主動去詢問藥師 (北部42.3%、中部43.4%、南部66.5%,p < 0.001)(表二)。由城鄉差異來看,五都的民眾有較高比例曾參加過安全用藥教育活動 (五都45.1%、非五都33.1%,p < 0.01),但也有較高比例表示從來不曾因用藥問題而主動去詢問藥師 (五都58.3%、非五都38.7%,p < 0.001)(表三)。

四、介入後的態度變化與質性評價

在活動結束後,有高達98.8%的參與者認為未來若有用藥問題,他們願意去向藥師諮詢。以往不曾主動去諮詢藥師的參與者,在參與此次活動後,有97.6%表示未來若遇到問題時願意向藥師諮詢,此外,在這項態度題的填答結果上,無論性別或居住地區均無顯著差異,表示對於不同性別和不同地區的參與者而言,成效均十分良好。另外,依據問卷中的開放題項所收集的質性資料,多數參與者認為參加此活動的最大收穫為知識的增加,其次為認識藥師、和藥師建立連結,以後到藥局拿藥會更方便,而有少數覺得最大的收穫是獲贈藥盒宣導品,是其參加活動的誘因。

肆、討論

正確用藥的五要原則包括「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其中「要問藥師」的知識和態度養成是本次介入計畫的主要目的,也是本計畫欲傳播的創新概念及行為。以往在社區進行用藥安全的衛教,大多是舉辦宣導講座,但本研究團隊認為應發展新策略,因此設計了以實地體驗學習為主軸的社區介入計畫,讓社區民眾與社區的藥局和藥師建立連結,不再只是由藥師進行單向的衛教資訊傳遞,且利用創新擴散理論中的可體驗性,提高社區民眾的接受度。從本次介入計畫收集到的數據也可看出,有四成的參與者曾經參加過安全用藥相關的教育活動,但即使有這些經驗,仍有超過半數的參與者在遇到用藥問題時不會主動去諮詢藥師,表示民眾雖然以往曾經聽過衛教演講,但是僅透過講座式的宣導方式,聽眾知識的獲得與後續的健康行為之間仍未建立連結。因此我們以安排社區民眾到藥局實地體驗學習的方式,培養社區民眾願意向藥師諮詢的正向態度。

健康資訊在目標群體中傳播以至於帶來行為改變的過程中,需考量目標群體的特質,以利規畫有效的傳播策略5。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不同居住地區的參與者,接收活動資訊的來源也不同,像是女性較易從社區關懷據點獲得活動資訊,而男性則較常從衛生機關獲知訊息。過去的研究也指出,男性與女性可能會透過不同的管道,以獲取和購買藥物相關的訊息6,7。因此未來在社區宣傳健康促進活動時,需將性別差異納入考量。另外,我們也發現,相較於北部和中部的居民,居住在南部的參與者較傾向於以社區關懷據點和衛生機關為其主要的資訊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在介入計畫進行的期間,研究團隊曾透過行文的方式,請地方衛生機關和社區關懷據點協助宣傳活動訊息,而從統計分析結果可見,這項做法在南部地區可能是較為有效的合作與宣傳方式。

在介入活動的成效方面,有高達98.8%的參與者表示,未來若有用藥方面的問題,他們願意去向藥師諮詢。而以往從來不曾主動去諮詢藥師的參與者,也有97.6%表示未來若遇到問題時,將願意向藥師諮詢。另外,除了獲得正確用藥的知識之外,多數參與者認為最大的收穫是認識藥師、和藥師建立連結,未來到藥局買藥會更方便,也有少數參與者認為獲贈實用的宣導品是參加活動最主要的收穫和誘因。這些正向的參與經驗和增強物,都有助於培養社區民眾對於用藥諮詢的正向態度,可做為未來規劃社區健康促進活動的參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這項以實地體驗學習為主軸的社區介入計畫成效良好,可培養社區民眾向藥師諮詢的知識和正向態度,且在社區中宣傳創新資訊時,必須考量目標群體的特質,例如社區居民的性別、居住地區、甚至社區組織和行政資源的運用等,確保介入計畫的效益。

誌謝

本研究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計畫編號 MOHW 104-FDA-P-064項下之一部分,感謝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和譚延輝教授的支持、社區藥局藥師的熱誠參與、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協助行文社區關懷據點共襄盛舉,特此一併致謝。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Medication Safety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 Elders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Medication Safety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 Elders
Hsueh-Yun Chi1, Yen-Jung Chang2, Fong-Ching Chang2, Li-Ling Liu3, Chyn-Liang Huang3
Department of Health Developing and Marketing, Kainan University1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ffairs, TFDA3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medication safety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 elders, conducted in Taiwan in 2015. We recruited 670 participants from 13 cities/counties. Gender and residency differences in the sources of receiving innovation inform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medication safety were observed. Findings show that 98.8% of participants will be willing to consult pharmacists if they encounter questions regarding medicine use. Among those who have never consulted pharmacists, 97.6% demonstrated changes in attitudes and reported willingness to consult in the future. We conclude that this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intervention may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medication safety, particularly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ultant, among community elders. Future medication safety interventions that emphasiz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harmacists and community people are recommended.

 

 

參考資料:

1. Asseray N, Ballereau F, Trombert-Paviot B, et al: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e to self-medication: a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re surve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Drug safety 2013; 36(12), 1159-1168.

2. 葉明莉:用藥安全守護者—高齡者居家用藥安全的照護機制. 護理雜誌2013; 60(2), 24-31.

3. Jose J, Jimmy B, Al-Mamari MN, Al-Hadrami, TS, et al: Knowledge, Beliefs and Behaviours Regard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dicines in an Omani Population: Cross-sectional survey.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2015; 15(2), e250.

4. Rogers E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2003; New York, NY: Free Press.

5. Simons-Morton B: Behavior theory in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McLeroy KR, Wendel ML.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11:181-203.

6. Kontogiorgis C, Nena E, Berberoglou E, et al: Estimating Consum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Over-The-Counter Analgesic Medication in Greece in the Years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Case of Paracetamol. Pain and therapy 2015; 1-10.

7. Holager T, Lagerløv P, Helseth S, et al: [Attitudes to over-the-counter analgesics among 15-16 year-old teenagers]. Tidsskrift for den Norske laegeforening: tidsskrift for praktisk medicin, ny raekke 2009;129(15), 1451-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