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97期

No. 97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版

基隆市藥師參與社區民眾用藥行為之調查與分析


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分院藥劑科藥師 白淑英、陳育傑
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藥師 黃莉蓉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藥劑部藥師 鄧新棠

壹、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對於民眾健康照護品質的提升亦日漸受到重視,且在歐美已開發國家,也發現隨著人民壽命的延長,在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其醫療費用支出約為65歲以下人口的2~3倍,隨之而來許多用藥的安全性更是值得關注的話題1。因此為滿足民眾對於醫藥資訊的需求,以及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的能力,於是藥師藉著「社區用藥安全健康營造-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的參與,積極主動走進社區,進行民眾用藥訪視的臨床服務,進一步了解民眾實際用藥情形,如︰藥品儲存合適性,藥品服用正確性、遵囑性及重複就醫…等,藉由訪視藥師的關懷與用藥教育的宣導,提升民眾對於個人健康的認知及自我照護能力,而使疾病獲得良好控制2,並同時減少藥品浪費、及剩藥不當處理等問題。期使能提升民眾的用藥安全,並降低醫療費用的支出。

本項調查主要源於衛生署91-94年的中程施政計畫,藉由社區健康營造來推動社區藥事服務,促使社區藥局有良好的專業管理,以提升整體藥事服務的水準,對於醫藥分業的推行則有莫大的幫助3。由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得知,到民國95年12月止,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比率已達10.0%,另依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到民國115年時,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0%4。由此可見隨著人口高齡化的來臨,需藉由社區在地住民的結合力量及相關專業人士的熱心參與,以激發民眾社區意識,而使社區健康照護功能更為強化5。

參考國外相關研究發現6-8,藥師在健康照護的專業能力與角色,普遍都能得到民眾的信任與認同。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藥學會(FIP)對於藥師在醫療照護體系所扮演的角色,亦認為藥師在進行藥事照護宣導時,應根據實證文獻提供正確的藥物資訊與客觀的用藥建議,並對於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的活動也能主動參與。故藥師在醫療照護上的角色,除了藥品的供應及管理外,還肩負著教育民眾健康概念的社會責任,展現藥師在公共衛生領域所能提供的功能,並使民眾能深切感受到藥師專業服務的價值所在,進一步瞭解實施醫藥分業的好處,如此對於醫藥分業政策的積極推動,才有正面的幫助3。此外,本計劃並同時就家庭用藥訪視的調查結果來分析社區民眾的用藥行為。

貳、方法

衛生署93年度「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開辦之初,在全國選取十個社區試行,基隆市衛生局暨本地區藥事人員即主動認養了當地二個社區,並持續於94年「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擴增認養社區為三個。於93年及94年各進行為期約三個月的訪視時間,每位病患訪視的次數為2-3次,對於受訪的對象主要選取來源,包括基隆某區域教學醫院就醫病患、基隆市長期照護中心、社區健康講座民眾、社區藥局慢性病藥箋領藥病患,以及衛生局闔家歡健康篩檢的參與民眾等;並以下列二種情形為主要的訪視對象:(1)民眾每天服用多種藥品。或(2)民眾對於所使用的藥品有其服用上的困難;接著即由居住在社區附近的執業藥師(醫院藥師或社區藥師),前往民眾家中進行訪視,同時針對民眾用藥行為及藥品諮詢進行問卷調查,依照被訪視民眾、相關照護人員或家屬,對於其使用藥品的認知概念,經由藥師向訪視對象提問調查表上的相關問題後,藥師就受訪者所回答的內容,將其填寫在「社區民眾用藥諮詢記錄表」(表一),並對所記錄的各項內容進行統計分析。

參、結果

首先在93年度「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居家訪視,共有12位藥師參與本計劃,進行了79次的用藥訪視,其中有25位病患經訪視後,發現其同時服用相當多種的藥物,為避免產生不良反應的問題,藥師建議需再以電訪方式進行後續追蹤,故訪視藥師於一個月後繼續追蹤,結果發現病患對於藥品正確使用方式及藥物不良反應的認知,相較於進行訪視之前已有明顯的改變與進步。此外,在這25位病患當中,有5位主動請求藥師再至其家中進行第二次訪視。最後,仍有2位病患因年老視力不佳或對用藥仍有認知上的困難,所以藥師繼續進行了第三次的訪視。

延續93年「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的執行經驗,在94年度基隆市的認養社區增為3個,共有23位藥師參加,訪視的次數亦大幅增加到290次。在本年度訪視的內容,主要是初步瞭解民眾家中藥品儲存情形及慢性病服藥順從性的概況,藥師同時協助處理民眾用藥的問題,例如:藥品過期、服用後剩藥的處理等。

在94年度的訪視戶數共有250戶,其中105戶為93年執行過訪視的社區住民,故94年的持續訪視主要是在加強93年的訪視成果。受訪對象之主要來源為基隆某區域教學醫院就醫病患149人(60%)、基隆市長期照護管理中心27人(11%)、社區健康講座民眾0人(0%)、社區藥局慢性病藥箋領藥病患37人(15%),以及衛生局闔家歡健康篩檢民眾37人(15%)(圖一)。在所有受訪民眾中,男性有134人(53.6%)、女性有116人(46.4%)。其中年齡達65歲以上的受訪民眾有152人(60.8%)(表二)。另罹患一種慢性病者為104人(41.6%),而罹患二種以上的慢性病者有146人(58.4%)。在本年度的訪視重點為,「確認受訪者家中藥品儲存的狀況」、「確認慢性病服藥順從性的狀況」及「閱讀藥袋資訊」等之問卷調查3。

50-3.pdf

圖一 病患來源統計

表二 受訪民眾之年齡分布

年齡層

人數(人)

百分比

小於45歲

22

8.8%

45歲~54歲

25

10.0%

55歲~64歲

51

20.4%

65歲~74歲

78

31.2%

75歲以上

74

29.6%

一、確認受訪者家中藥品儲存的狀況

對於一般民眾家中較常見的儲存藥品,分為處方藥、指示用藥/成藥、中藥、健康食品四大種類,經藥師訪視後發現,大部分受訪民眾的家中存有非常多的藥品或機能性食品等,其中約有88%儲存有處方藥品;27%存有指示藥或成藥;32%存有健康食品或其他機能性食品;20%存有中藥。

針對「受訪者家中藥品儲存的狀況」(圖二),經290次訪視的調查統計顯示:(1)藥品是否與食品分開存放:有84%(244次)會將藥品與一般食品分開存放。(2)藥品是否置放原藥袋內︰有89%(259次)其藥品會放置在原藥袋內。(3)是否有未過期但已受潮變質的藥品或健康食品︰有11%(31次)因藥品或機能性食品儲存不當致受潮變質。(4)是否有過期的藥品或健康食品︰有9%(25次)仍存留過期的藥品或機能性食品。就藥品儲存的妥當程度來看,約有八成(232次)民眾家中的藥品儲存方式是屬於妥當的。

50-3-2.pdf

圖二 訪視病患家中藥品儲存狀況

二、確認慢性病服藥順從性的狀況

另針對家中有慢性病患者服藥順從性的狀況,經訪視結果發現︰(1)患者在半年內有持續服用藥物者︰約近九成(89%)慢性病患在近期半年內仍持續服用藥物。(2)患者是否曾針對同一慢性病同時在二家(以上)的醫療院所領藥者︰有八成(82%)的病患罹患同一慢性病時會固定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就醫領藥,另近二成(18%)的病患則會前往二家(以上)的醫療院所就醫領藥。(3)患者服用藥物之種類及項數︰患者服用的藥品主要以處方藥為主,藥品服用項數大於20項者有6人(2%),16至20項者有12人(4%),11至15項者有66人(23%),6至10項者有115人(40%),1至5項者有91人(31%)(圖三)。約近三成(29%)的病患併服處方藥與指示藥(或成藥);有三成(31%)的病患併服處方藥與機能性食品;另有二成(22%)的病患併服處方藥與中藥。在前述四種藥品分類中,有一成三(13%)的病患同時服用三種者,有一成(11%)的病患同時服用四種者。對於罹患一種慢性病者平均每天服用藥物項數為5.47項;罹患二種慢性病者平均每天服用藥物項數為7.32項;而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者每天服用藥物項數為10.91項以上。(4)患者服藥順從性的程度︰根據剩藥及藥品服用情形判斷民眾服藥的順從性,發現有近八成(78%)尚能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五)、患者服藥順從性不佳的原因︰近半數(42%)順服性不佳者,會因症狀改善自行調整劑量或主動停藥;另近三成(27%)因記性不佳常忘記服藥,亦有部分病患(19%)則是擔心藥品副作用而害怕服藥,另也有一些病患(11%)認為不需要接受治療而不依照醫囑服藥。

50-3-3.pdf

圖三 處方藥數量

三、閱讀藥袋資訊

接著,進一步觀察民眾對所服用藥品的瞭解程度,經調查發現,(1)是否能自行閱讀藥袋︰近七成(67%)民眾是可以自行閱讀藥袋資訊。另三成(33%)則無法自行閱讀藥袋,這些病患當中約三成(27.8%)是憑著記憶(醫療人員曾告知過或以前用過)來服藥,另半數(51.8%)仍需藉由其他人的協助,其餘二成(20.4%)依過去服用的經驗服藥(如:以藥品的外觀、顏色來區辨)。(2)藥袋是否有標示副作用或警語(注意事項)︰仍有二成多(26%)的藥袋是沒有標示副作用或警語。(3)閱讀藥袋時,是否會閱讀副作用或警語(注意事項)的標示︰大約只有七成五(75%)的人會看,且經藥師再進一步詢問後,約半數(58%)的人表示可能會因為這些標示而影響服藥的意願。

肆、討論

經由35位藥師“步履維艱”的辛苦努力與肩負提升“全民健康”的神聖使命下,從連續二年進行了近四百人次的居家用藥訪視後發現,大多數的社區民眾對於藥品的儲存處理大致是妥當的。另藥師根據民眾家中剩藥及藥品服用情形判斷服藥順從性時,發現部份病患會自行調整用藥,或是擔心藥品副作用而害怕服藥,故要讓病患具備有正確的用藥知識,藥師則有義務與責任提供完整的用藥教育與指導,如此,才能使民眾可以擁有一個“健康又安全”的藥事照護環境。

另外亦發現民眾自我照護用藥(或其他機能性食品)的種類也不少,尤其邁入高齡化社會後,面臨疾病的多樣化,也使慢性病患人口相對增加,因而藥品使用的多量化(約有三成病患服用處方藥的項數大於十種以上)及複雜化(約有半數病患服用處方藥時,亦合併其他指示藥或中藥或機能性食品),將容易產生藥品交互作用的問題,曾有報告指出,若服用七種藥品以上時,則發生藥品交互作用的危險性將高達82%9。因藥品使用不當導致需住院治療者,一般人發生機會亦有2.4-6.7%,這在老年人的發生機率將會更高10-12。另在社區老年族群中,亦發現其產生藥品不良反應的機率高達30%,故也說明在高齡族群發生住院率達20%~30%的原因13。在幾個研究中指出不適當的用藥,則是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根源13-14。另有研究也提出,經由藥師介入用藥訪視追蹤6個月後,發現相較於對照組(未有藥師介入訪視追蹤),每位病患處方用藥數量相對減少0.87項15 ,以及不適當用藥的問題也減少一半16。於是在民眾就醫習慣及用藥安全上,確實需要藥師給予詳細的用藥指導及衛教說明。另對於慢性病患長期服藥的順從性,因攸關藥物療效的評估,以及疾病治療的改善成效,故讓病患能夠進一步認識疾病的發生過程及預防治療的重要性,也能減少病患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以及擔心藥品副作用而害怕服藥等情形產生。

伍、結論

藥師參與居家用藥訪視,不僅開拓藥師專業領域觸角,使服務層面更為寬廣,同時也提升了藥師專業形象,促進落實醫藥分業的推動,並使藥事服務品質更加優質化。但為使藥師所提供居家用藥訪視的工作成果得以延續,建議宜建立居家用藥訪視的持續性藥事服務模式,使藥師對於訪視病患能夠繼續進行居家用藥的追蹤與評估,此藥事服務模式可為,在醫院就醫的門診病患或出院病患於領藥時,先由醫院藥師給予應有的用藥指導及諮詢服務,待病患回到家中(或照護機構)自行服藥後,接著由病患居住地的社區藥局藥師繼續進行病患居家用藥追蹤及訪視,同時社區藥局藥師與醫院藥師可以共同合作,定期舉辦病患居家用藥訪視的工作研討及相關教育訓練,以進行專業知識交流與工作心得分享,如此除可確保病患居家用藥安全外,也使藥事專業服務得以充分發揮,更有助於藥師角色功能及專業形象的提升。然逐戶居家訪視所耗費大量的藥師人力與工作時間,著實需再考量其成本效益,若能配合公共衛生政策並與其他醫療團隊互相合作,以取得藥事服務效益之最佳化,如︰參與衛生局社區闔家歡健康篩檢用藥諮詢服務、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患用藥調查與療效追蹤、慢性病患長期照護服務等。同時未來在健保政策上若能提供誘因(如訪視費或藥物諮詢費等之藥事服務給付),或可誘發更多藥師的介入參與,如此對於全民的用藥安全及醫療照顧,將有更向上提昇的助益,並能開創出更優質的健康照護環境。

參考資料:

1. P.Gallagher,P.Barry,D.O'Mahony (2007). Inappropriate prescribing in the elderly.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32(2),113-121.

2. M. Murray, J. Young, S. BA et 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Heart Failure. Ann Intern Med. 2007; 146: 714-725.

3. 行政院衛生署:「社區用藥安全健康營造-社區藥事服務認養計畫」執行報告。臺北:衛生署,2005。

4. 行政院內政部:內政統計通報(96年1月18日):95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結構分析。Available on web site http://www.moi.gov.tw/stat/。

5. 楊慎絢;陳麗雪;廖峰偉等。臺北東區社區公衛群之建構與運作。北市醫學雜誌。2005;2(10):926-933。

6. L. Sorensen,J. Stokes,D. Purdie et al(2004). Medication reviews in the communit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ffectiveness trial.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58: 6, 648-664

7. A. Ponniah, B. Anderson, S. Shakib et al (2007). Pharmacists’role in the post-discharg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32(4), 343-352.

8. A. Zermansky, D. Alldred,D. Petty et al. Clinical medication review by a pharmacist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care homes-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ge and Ageing. 2006; 35(6): 586-591.

9. Goldberg RM, Mabee J, Chan L et al. (1996) Drug-drug and drug-disease interaction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alysis of a high-risk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14, 447-450.

10. Pirmohamed M, James S, Meakin S et al. (2004)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 a cause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 820 patients.BMJ, 329, 15.

11. Lazarou J, Pomeranz BH, Corey PN (1998)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AMA, 279, 1200.

12. Beard K (1992)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 a cause of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aged. Drugs and Aging, 2, 356-367.

13. Lindley CM, Tully MP, Paramsothy V et al. (1992)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Age and Ageing, 21, 294-300.

14. Klarin I, Wimo A, Fastbom J (2005) The association of inappropriate drug use with hospitalisation and mortality: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the very old. Drugs and Aging, 22, 69-82.

15. E. Lenaghan, R. Holland, A. Brooks. Home-based medication review in a high risk elderly population in primary care-the POLYM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ge and Ageing 2007; 36(3): 292-297.

16. Finkers F,Maring J G,Boersma F et al. A study of medication reviews to identify drug-related problems of polypharmacy patients in the Dutch nursing home set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2007) 32, 469-476.

表一 社區民眾用藥諮詢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