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97期

No. 98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

經痛的中醫療法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陳慧芳、賴建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楊榮季

壹、前言

痛經是指女子在經期中或月經來潮的前後幾天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觝,甚則劇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常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等症狀,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類。所謂原發性痛經,多屬先天性,即婦女發育成熟以後,一來月經就有痛經症狀,並隨著月經週期持續發作,這種情況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婦女。續發性痛經,多屬後天性,開始並無痛經現象,之後由於某種疾病而引起,這種情況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

貳、病因1,2

痛經發生的因素,主要是月經期間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影響,造成衝任瘀阻、寒濕凝滯或濕熱淤結,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則痛”。

原發性痛經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崩解時製造過多的前列腺素,使得子宮強烈收縮及子宮血流減少,導致子宮缺血,因而引起像痙攣一樣的收縮絞痛,甚至牽引至下背或大腿前側。而前列腺素也會刺激腸子蠕動變快,使得患者經期容易拉肚子,還會出現頭痛、噁心的不適。

續發性痛經也就是病理性痛經,是因為骨盆腔內疾病所導致的疼痛,如子宮內膜異位最常見。其它還有骨盆腔發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或輸卵管發炎、子宮內避孕器或子宮腸道沾黏等。

痛經的風險因素包括:(1)年紀小。(2)體重過輕。(3)吸煙。(4)月經初潮早。(5)經期過長或經量異常。(6)盆腔感染。

參、辨症論治2-5

一、症狀

經痛的辨證分型雖比較繁雜,但不脫離氣血、寒熱、虛實、陰陽八綱辨證,有虛證、實證和虛實夾雜證,虛證多見虛寒與血虛的不同,實證多有氣滯與血瘀的區別,目前臨床上主要將經痛分為以下類型。

(一)、氣血虛弱型

經行之後,少腹隱隱作痛,綿綿不斷,喜揉喜按,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身倦神怠,飲食減少,舌質淡,苔薄,脈細弱。

(二)、肝腎虛損型

經行之後,腹痛腰酸,經來時,色稍淡或正常,經量多,伴有耳鳴,頭目眩暈,視物昏花,兩肋脹,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弦無力。

(三)、氣滯血瘀型

1. 偏於氣滯: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脹甚於痛,經量少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伴胸肋乳房作脹,苔黃,脈弦。

2. 偏於血淤:

經前或經期腹部持續作痛,痛如刀割,拒按,經量少,經色紫黑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淨疼痛消失,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苔白黃,脈沉弦。

(四)、寒濕凝滯型

經前或經行小腹絞痛有冷感,甚則痛引腰骶,得熱痛減,經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身痛,苔白膩,脈沉緊。

(五)、血熱瘀結型

經前或經期腹痛下墜,腹部刺痛或灼痛,或伴腰骶脹痛,身熱或腹部發熱,尿黃,經色紫紅,質稠有臭味,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數。

二、診斷

臨床可以從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以及經色等方面作為鑑別痛經證的主要著眼點。

(一)、痛的時間

經前痛,多為實證;經期痛,或實或虛;經後痛,多為虛證。

(二)、痛的部位

小腹正中痛,多為寒濕凝滯;小腹兩側或一側痛,多為氣滯血瘀,病多在肝;痛在腰際,病多在腎。

(三)、痛的性質

刺痛為血瘀;隱隱作痛,喜揉喜按為虛;疼痛劇烈,拒揉拒按為實;持續作痛,痛甚於脹為血瘀,時痛時止,脹重於痛為氣滯。

(四)、經色不同

血色淡為寒為虛;血色紫為熱為實;血色黑為熱重。

三、治療

(一)、氣血虛弱型

(1)治法:補氣益血止痛。(2)方劑:八珍湯加減。(3)組成:黨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香附、延胡索。

(二)、肝腎虛損型

(1)治法:益腎養肝止痛。(2)方劑:調肝湯加減。(3)組成:當歸、白芍、山茱萸、阿膠、巴戟天、山藥、甘草。腰骶痛加杜仲、續斷;小腹兩側痛加橘核、小茴香;兩肋痛加鬱金、川楝子。

(三)、氣滯血瘀型

1. 偏於氣滯:

(1)治法:行氣活血止痛。(2)方劑:柴胡疏肝湯加減。(3)組成:柴胡、香附、陳皮、白芍、炙甘草、枳殼、川芎。

2. 偏於血瘀:

(1)治法:化瘀理氣止痛。(2)方劑: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3)組成:當歸、川芎、白芍、桃仁、紅花、蒲黃、五靈脂、香附、延胡索、牛膝。

(四)、寒濕凝滯型

(1)治法:散寒除濕止痛。(2)方劑:溫經湯。(3)組成:當歸、桂枝、川芎、阿膠、麥門冬、半夏、白芍、生薑、甘草、吳茱萸、人參、牡丹皮。

(五)、血熱瘀結型

(1)治法:活血化瘀、清熱散結。(2)方劑:桃核承氣湯加減。(3)組成:桃仁、桂枝、大黃、芒硝、炙甘草、通草、雞血藤。

肆、西醫藥治療1,6

一、非固醇類抗炎藥

前列腺素與痛經有密切關係,而非固醇類抗炎藥(NSAID)是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NSAID理想的給藥時間是在月經開始前24~48小時,並在經期繼續使用3~5天。

二、口服避孕藥

由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組成的複合口服避孕藥藉由抑制排卵、減少月經量,來抑制前列腺素產生,從而減弱極度活躍的子宮肌層作用。複合口服避孕藥和NSAID被認為是治療原發或續發性痛經的首選方法。

三、手術

在內科治療失敗後要考慮手術方法,包括薦前神經切除手術和手術摘除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瘤。

四、替代療法

也有許多病人轉向輔助醫學作為痛經的“自然”解決方法。鎂和維生素B1可通過干擾前列腺素產物來緩解經痛,但要驗證它們的功效還需更多的研究。

伍、外治療法1,7,8

一、經皮電刺激神經療法(TENS)

非侵入性局部神經刺激療法,其原理為刺激腦內啡(endorphin)釋放和提高疼痛閥值。並且藉由增加子宮血流量,進而減少子宮肌層缺血,而產生鎮痛作用。

二、針灸療法

針灸在東方文明中已經使用數千年,藉由刺激特定的穴位,使得腦內5-羥色氨和腦內啡濃度都有升高,藉由抑制經痛。

三、敷臍療法

運用具行氣活血,散寒化瘀止痛的藥材,貼敷在臍部,透過皮膚促進藥物的吸收,以達到通經止痛的作用。

陸、預防9,10

一、精神調攝

中醫有“怒則氣上”、“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等記載,如一些患者每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以致氣機紊亂而發病。因此,應調節情志,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使氣機和暢,自然會減少痛經的發生。

二、起居調攝

(一)、注意經期衛生,防止感染

月經期間抵抗力下降,易感邪為患。因此經期冒雨涉水、冷水洗澡,或食生冷之物,會使寒濕凝滯於衝任,影響氣血運行,引發痛經。

(二)、注意勞逸結合

經期過於勞累,會使抵抗力降低,故患者應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

(三)、慎房事

經期不慎房事,既易耗傷腎氣,又易招致外邪侵入,引起痛經等疾患。

三、飲食調攝

(一)、忌偏嗜

辛熱炙傅之物,會使人體陽熱偏亢;寒涼之物,易傷陽氣:茶、酒,易積濕生痰;辛辣之物,易助陽升火。這些食物與痛經的發病均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故必須注意。

(二)、忌食酸澀食物

酸性食物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後易使血管收斂、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排出,造成經血瘀阻,引起痛經。

(三)、膳食安排

月經期間宜選食新鮮而易於消化的食物,飲食必須適當,既不能過量,又不能不足。同時,應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

四、運動調攝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表示患者平時應加強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將有利於人體氣血運行,可預防痛經的發生。

五、食療

(一)、虛寒食療

(1)紅酒。(2)九層塔煎蛋。(3)韭菜煎蛋。(4)麻油煎蛋。

(二)、氣滯血瘀

(1)香附、山楂紅糖飲(香附、山楂各一錢、紅糖適量)。(2)山楂、陳皮黑糯米粥(山楂一錢、陳皮三分、黑糯米甜粥一碗)。

(三)、寒濕凝滯

生薑羊肉熬大薏仁(羊肉一斤、薑四兩、大薏仁四兩)。

(四)、火熱鬱結

菊花茶(可加少許薄荷)。

柒、結論

痛經與體虛、受寒、瘀阻有關,宜辨證論治,“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使衝任疏通,經血暢行,通則不痛。一般臨床上採用疏肝理氣、溫通血脈、溫腎暖宮、祛瘀止痛、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等方法來治療經痛。

痛經止痛容易,徹底治癒較難,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不了解痛經發生的機理,不知痛經的發生是伴隨月經周期、衝任、胞宮、氣血發生急驟變化時,致病因素才發生作用而導致痛經的發生。大多數痛經患者平時不注意調治,等到痛經發作時才就醫服藥,一旦疼痛減輕就不願再服藥,故而周而復始,反覆發作,形成頑固性痛經。因此首先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若每月都要發生痛經的患者,要於經前7天開始治療,7天為1個療程,一般痛經經過2~3個療程能基本痊癒。頑固性痛經通過7個療程,治愈率達95%,有效率達100%。

治療痛經辨證是關鍵,除了辨識痛經證型之外,還必須結合月經的期、量、色、質、以及寒、熱、虛、實和肥胖瘦弱等因素,四診合參,才能準確辨別痛經證候。臨床上往往在同一患者身上可能出現2個以上證型相互交織,要分清主次,把主要證候做重點治療,其它次要適當兼顧,辨證準確,處方對症,就能獲得立竿見影之效。

參考資料:

1. 李胜光、王錦琰:痛經當代視角。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08;14(1):1-2.

2. 周建忠、陳名貴、朱宣明:痛經証治淺談。中國實用醫藥2008;3(6):70-71.

3. 李惠娟:分期辨治痛經50例。安徽中醫臨床雜誌2002;14(5):377-378.

4. 董秀蓮:中醫對痛經的治療體會。青海醫藥雜誌2001;31(2):20.

5. 楊曉海:痛經外治療法近況。江西中醫藥2001;32(1):59.

6. 張曉金:痛經的現代研究淺述。陜西中醫2001;22(11):679-680.

7. 郭海霞:原發性痛經中醫治療研究進展。江蘇中醫2001;22(1):42-43.

8. 王付:運用經方加味治療痛經舉隅。江蘇中醫2001;22(7):21-22.

9. 孔雙芝:中醫治療痛經辨証分型探討。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4(5):411-412.

10. 玉紅:痛經藥膳食療方。東方食療與保健200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