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99期
103
Vol. 26 No. 2
Jun. 30 2010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三十日出版

B型肝炎之中西藥證治


臺北仁濟醫院藥劑科藥師 許曉如
唐中成 藥師

摘要

B型肝炎之西藥證治:肝炎之診斷主要為抽血、超音波、肝穿刺檢查。急性病毒性肝炎之治療為充分休息、自然痊癒。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要定期檢查,不必特別治療。肝功能異常者可用干擾素注射與口服抗病毒核苷酸衍生物治療。

B型肝炎之中藥證治:中醫關於肝炎之證治可分黃疸性肝炎及無黃疸性肝炎,視症狀辨證論治。

B型肝炎病人要去除帶原,中西藥均有困難。其實,健康帶原者或情況輕微的肝炎病人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只要正常作息即可,只有肝炎發作或情況較嚴重的病人需要中西藥治療。

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樂觀的心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預防肝炎的最佳方法。

關鍵字: B型肝炎之中西藥證治干擾素注射、口服抗病毒核苷酸衍生物、黃疸性肝炎、無黃疸性肝炎

壹、前言

在台灣平均每一天就有28個肝病患者將面對未來的黑白人生,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肝癌多年一直蟬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女性死因第二位,當中約有75%是B型肝炎所引起。目前約有300萬人屬於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另外200萬人尚不知道,因此往往錯失治療的機會。

貳、B型肝炎之西藥證治

一、肝炎之症狀

(一)、70%的肝炎沒有症狀

因為肝臟本身沒有什麼神經,不容易有疼痛的感覺;而且肝臟的再生能力、儲備能力都很強,被破壞的肝細胞很快就會被再生的新細胞遞補,所以只要有五分之一的肝臟,就能維持正常運作功能。因此,除了急性肝炎之外,百分之六、七十的肝炎都是沒有症狀。

(二)、較常見的症狀

比較嚴重的肝病患者或是肝炎急性發作的人有時可能會有下列的症狀出現。但因為某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在其他疾病也會發生,所以應該多加留意,避免錯誤的判斷。

1.疲倦。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3.上腹部不適或腹脹。4.黃疸。5.茶色尿。

二、肝炎之診斷

(一)、抽血檢查

1.肝功能

肝功能的項目很多,其中又以血清中GOT,GPT的數值最常被用做判斷肝臟是否有發炎的指標,以及追蹤病人的病情起伏變化。

2.肝炎病毒標記檢查1

「肝炎病毒標記」簡單來說就是抽血檢查血液中的病毒抗體或抗原,在驗血報告上是以「陰性、陽性」來表示,可以看出是何種病毒性肝炎。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與它對抗的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 - HBs);B型肝炎e抗原(HBeAg) - 與它對抗的是B型肝炎e抗體(Anti - HBe);B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 與它對抗的是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 - HBc),B型肝炎檢驗之判讀可參考表一。

表一 B型肝炎檢驗之判讀

HBsAg

Anti- HBsAg

Anti- HBc

HBeAg

Anti- HBeAg

判 讀

+

無症狀帶原者,傳染力弱

+

+

帶原者,傳染力弱

+

+

1. 無症狀帶原者,傳染力強
2. 急性B型肝炎,傳染力強

+

+

+

急慢性B型肝炎,傳染力弱

+

+

+

急慢性B型肝炎,傳染力強

+

+

 
 

B型肝炎恢復後六個月以上

+

 
 

1. Anti-HBc值高者表剛發生過B肝
2. Anti-HBc值低者表很久以前發生過

+

 
 

B型肝炎恢復後六個月以上

(二)、肝穿刺檢查

一般來說,肝炎的診斷是以抽血檢驗為主。但是對於原因不明的肝炎,或是要評估肝炎及肝纖維化的程度時,則可能需要做肝穿刺加以判斷。肝穿刺是用細細的長針直接刺入病人的肝臟,取出一點肝組織加以檢驗。這種檢查是在超音波的引導下由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來做,所以並不像它的名稱那樣可怕,不必開刀,安全性也很高。至於是否需要做這種檢查,則要由醫師視情況來斟酌。

三、肝炎之治療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通常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治療,只要充分休息就可以自然痊癒。必要時住院觀察,接受支持性療法(例如打點滴補充養份及體力),就會漸漸康復。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是不需要治療的,只要定期抽血檢驗肝功能及胎兒蛋白,並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即可。

(三)、B型肝炎肝功能異常者之治療

以往慢性B型肝炎都是用干擾素注射來治療2,現在則有口服抗病毒核苷酸衍生物如lamivudine (Zeffix,干安能3)、adefovir (Hepsera,干適能)、entecavir (Baraclude,貝樂克)、telbivudine(Sebivo,喜必福)等作為第一線治療。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干擾素療程時間較短、產生抗藥性的情形較少,但副作用較明顯(發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食慾不振、掉髮、焦慮、煩躁…),打針的方式也比較不方便;抗病毒核苷酸衍生物優點是可口服給藥且病人耐受性佳,但療程較長容易產生抗藥性,故需定期追蹤肝功能和病毒量。一般只有GPT偏高的嚴重慢性B肝病人才需要接受這些治療,至於兩者併用的效果是否會更好,尚無定論。

四、肝炎之預防

(1)避免血液及體液的接觸。(2)B型肝炎疫苗。

參、B型肝炎之中藥證治

中醫關於肝炎之證治可分黃疸性肝炎及無黃疸性肝炎4

一、黃疸性肝炎

(一)、濕重於熱

1.主症:身目俱黃,其色鮮明,口粘、納差、噁心、頭身沉困、胸悶乏力、便溏、舌潤、苔白膩、脈濡數。2.治法:行氣化濕。3.處方:茵陳五苓散 胃苓湯。4.加減:脅痛加元胡、五靈脂,口苦目濁、尿赤苔黃加龍膽草、蒲公英。

(二)、熱重於濕

1.主症:身目俱黃,其色鮮明如橘子色,口苦、口乾、噁心、身熱心煩、腹脹納呆、尿黃便乾、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2.治法:滲濕清熱。3.處方:龍膽瀉肝湯 茯苓滲濕湯。4.加減:噁心嘔吐加陳皮、半夏,胸悶口膩加厚朴、藿香,脅痛加元胡、川楝子。

(三)、濕熱並重

1.主症:兼有以上二證特點。2.治法:清熱利濕。3.處方:茵陳蒿湯。4.加減:黃疸身癢加地膚子、秦艽。黃疸不退加丹參、澤蘭。

二、無黃疸性肝炎

(一)、肝鬱氣滯

1.主症:精神抑鬱,脅肋脹痛,偏於右側,頭昏目眩,舌淡紅苔薄白,脈弦。2.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暢中。3.處方:柴胡疏肝湯。4.加減:口苦舌紅苔黃加龍膽草、梔子、丹皮。肋痛甚加元胡、青皮。食滯腹脹加山楂、內金。

(二)、肝鬱脾虛

1.主症:脅痛脹滿,脘痞腹脹,精神抑鬱或煩急,食慾不振,大便軟溏,口不乾苦,舌淡苔白,脈沉弦。2.治法:疏肝解鬱,健脾和中。3.處方:消遙散、小柴胡湯。4.加減:氣虛加黃耆、黨參。腹脹加厚朴、大腹皮。脅肋脹痛加白芍、川楝子、鬱金。怒氣傷肝、血少目暗加丹皮、梔子。

(三)、肝腎陰虛

1.主症:頭暈耳鳴,眼睛乾澀,口燥咽乾,失眠多夢,手足心熱,腰酸膝軟,苔少而少津,舌質紅,脈細數有力。2.治法:養血柔肝,滋陰補腎。3.處方:一貫煎6。4.加減:食慾不振加神麴、麥芽,兼脾虛加白朮、山藥。

(四)、脾腎陽虛

1.主症:畏寒喜暖,小腹冷痛,腰酸,食少便溏,口不乾苦,口淡,舌質淡胖,脈沉細無力。2.治法:健脾益氣,溫腎扶陽。3.處方:理中湯。4.加減:捲臥沉重、自利不止加附子。自利腹痛加木香。嘔吐去白朮加半夏、生薑。

(五)、氣滯血瘀

1.主症:脅痛如刺,甚或牽引腰背,面色晦暗,胸脘痞痛,口稍甘苦,舌質暗淡或有瘀斑,便秘,脈弦澀。2.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3.處方:血府逐瘀湯 膈下逐瘀湯7。4.加減:頭昏失眠舌質偏紅,陰虛有熱加夜交藤、女真子。肝脾腫大加夏枯草、鱉甲。

肆、治肝之中藥

一﹑疏肝理氣藥

1.柴胡:發表和裏,退熱升陽。化濕清熱,退黃。2.白芍:補血,瀉肝,歛陰。白芍能解痙而緩和肝氣之剛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3.香附:調氣解鬱。4.枳殼:破氣行痰,行氣寬中。5.烏藥:順氣止痛。6.川楝子:疏肝止痛。

二﹑解熱散風藥

1.麻黃:發汗解肌,止咳平喘。2.紫蘇:發汗散寒,理氣寬中(調整胃腸功能,幫助消化)。3.防風:發表,去風,勝濕(治療因濕引起的症狀)。4.秦艽:去寒,勝濕。去腸胃之熱,益肝膽之氣。5.白芷:發表,去風,散濕。6.葛根:解肌,升陽,散火。生津止渴,解肌退熱。

三﹑去濕利水藥

1.茵陳8:化濕清熱,退黃。治黃疸之主藥。2.白朮:補脾,燥濕。3.羌活:搜風,發表,勝濕。4.茯苓:補心脾,通行水。5.豬苓:通行水。6.澤瀉:利濕行水。

四﹑清熱解毒藥

1.連翹:利水通經,消腫排膿。2.金銀花:瀉熱解毒。3.梔子9:瀉心肺三焦火,治濕熱黃疸。4.黃芩:清瀉肺火,除脾胃濕熱。5.龍膽草:化濕清熱,退黃。6.大黃:通便,瀉熱,消炎。治黃疸。

五﹑補氣健脾藥

1.黃耆:補氣,固表,瀉火。2.白朮:補脾,燥濕。3.黨參:補中益氣。

六﹑柔肝養陰藥

1.生地:清熱涼血。2.當歸:補血,潤燥,滑腸。3.首烏:平補肝腎,濇精。4.麥冬:補肺,清心,瀉熱,潤燥。5.石斛:平補脾腎。

七﹑活血化瘀藥

1.丹參:補心,生血,去瘀。2.桃仁:破血,去瘀,潤燥。治熱證血瘀。3.紅花:行血,潤燥。治心腹瘀痛。

伍、肝炎病人之保養

1.均衡的飲食。2.禁酒、戒煙。3.生活規律適當休息。4.服用藥物之前先請教醫師或藥師。5.定期檢查、持之以恆。

陸、結論

B型肝炎病人要去除帶原,中西藥均有困難。其實,健康帶原者或情況輕微的肝炎病人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只要保持均衡飲食及正常作息即可,只有肝炎發作或情況較嚴重的病人需要中西藥治療10

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樂觀的心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預防肝炎的最佳方法。

參考資料:

1. 佟燕玲、李亞琴:全方位肝病防治保健書。世茂出版公司2006年6月:18。

2. 野村喜重郎著、曾慧琪譯:B型肝炎預防與治療。大展出版公司2005年6月:158-159。

3. 王德宏:保肝利膽好消化。健康文化公司2008年12月100-101。

4. 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84年2月:1338-1342。

5. 唐中成、鄭振鴻:臺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處方集。2000年7月:53-55。

6. 唐中成、黃淑珠:臺北市立和平醫院處方集。1996年7月:133-136。

7. 黃碧松、蘇三稜:中醫內科治療手冊。文盛彩藝公司2006年10月:232-234。

8. 重野哲寬著、曾雪玟譯:對肝病有效的中藥。漢宇文化公司2009年3月:160。

9. 劉祥文:彩色本草備要。立得出版社1982年9月:402-404。

10. 李啟德:肝好靠照顧。雅事文化公司 2008年8月: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