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99期
105
Vol. 26 No. 4
Dec. 31 2010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版

常見有毒中草藥


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沈馨仙、張思平、鍾佳玲、林依蓉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楊榮季

摘要

中草藥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優越的療效聞名於世,但部分藥物的毒性也不容忽視,本文針對有毒中草藥毒性成分及中毒之臨床表現做概略的介紹,以供臨床用藥借鑒。

關鍵字: 中草藥、生物鹼、氰苷

壹、前言

中草藥的使用可以為食物,也可以為藥物,很多人誤以為天然的植物,即是好的藥材,而隨意採食,冀求強身,因此而中毒者便時有所聞。例如因服用曼陀羅屬植物而引起急性抗乙醯膽鹼中毒的案例。另外,在比利時、日本等國家,患者在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減肥後,卻因馬兜鈴酸會造成細胞染色體核酸的變性而導致腎病變,甚至致癌的危險性引起國際的注目,因此為了避免和減少中草藥毒性反應的發生,對有毒中草藥的正確認識和合理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貳、常見有毒中草藥

一、生物鹼類

(一)茛菪鹼(hyoscyamine)

曼陀羅、馬纓丹、天仙子、顛茄等中藥含茛菪鹼、阿托品(atropine)或東茛菪鹼(scopolamine),會作用於蕈毒樣接受器(muscarinic receptor),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對周邊神經則有抑制或麻痹迷走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之作用。但過量時會造成像抗乙醯膽鹼中毒一樣,出現口乾、瞳孔擴大、幻覺、心搏加速、血壓升高、便秘、小便困難、皮膚乾燥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律不整1。解毒治療可使用physostigmine。

(二)烏頭鹼(aconitine)

川烏、草烏、附子、天雄、毛茛等均含有烏頭鹼類之成分,如:烏頭鹼(aconitine)、中烏頭鹼(mes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等雙酯型二萜類生物鹼(diterpene alkaloid),其中以烏頭鹼的毒性最強,它會與開啟之鈉通道有高親和力,阻斷其去活化,而使動作電位之再極化延後,引發心室搏動過快與心律失常;過度興奮細胞膜亦會抑制神經肌肉突觸傳導,而造成口、四肢麻木感。

烏頭鹼中毒會出現陣發性抽搐、肌肉強直、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呼吸因痙攣而窒息,繼而衰竭至死。早期中毒可洗胃或靜脈輸入鎂劑和葡萄糖鹽水,嚴重時則需使用拮抗劑amiodarone直至心律恢復正常為止。

(三)檳榔鹼(arecoline)

檳榔中主要包括檳榔鹼(arecoline)、檳榔次鹼(arecadine)、去甲基檳榔鹼(guvacoline)、異檳榔鹼(arecolidine),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檳榔鹼,其次是檳榔次鹼,檳榔鹼是一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作用在muscarine及nicotine接受器,而檳榔次鹼則為較弱的副交感神經作用,兩者皆有抑制中樞神經之GABA作用2。一次嚼食大量檳榔會出現急性毒性反應,如心律不整、哮喘、急性胃腸不適等症狀,長期嚼食則會導致成癮,形成依賴性。

中毒時會出現頭暈、嘔吐、流涎或昏睡等症狀,解救措施可洗胃、注射阿托品。

(四)番木鱉鹼(strychnine)

番木鱉鹼為馬錢子所含之神經毒,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首先興奮脊髓的反射機制,其次為興奮延髓的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中毒的臨床表現為焦慮不安、呼吸加快、血壓升高、頸肌及面肌強直,先有肌肉震搐,而後出現典型的番木鱉鹼驚厥症,驚厥發作時,頭後仰,脊柱後彎,呈角弓反張,四肢挺直,握拳,牙關緊閉,呼吸肌痙攣收縮3。解救方法可用抗驚厥藥如barbiturate或diazepam靜脈注射。

(五)秋水仙鹼(colchicine)

山慈姑、光慈姑、土貝母、黃花菜等均含有秋水仙鹼,秋水仙鹼可與嗜中性白血球之微管蛋白結合而改變細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黏附和吞噬作用);抑制磷脂A2(phospholipase A2),減少單核細胞和嗜中性白血球釋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和白三烯(leukotriene);抑制局部細胞產生IL-6(interleukin 6)等,從而達到控制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4

秋水仙鹼本身的毒性較小,但其在體內代謝成具有極強毒性的二秋水仙鹼,對人體中樞神經、循環系統、造血系統、胃腸道及腎臟均會造成嚴重損害,早期中毒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等,長期服用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小板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目前秋水仙鹼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只能施以常見的急救措施,如: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清除毒物的方法及積極補液,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等。

二、苷類

(一)氰苷

如苦杏仁、白果、桃仁、火麻仁、枇杷仁等中藥均可水解產生氰離子和氫氰酸,氰化物對金屬有很高的親合力,它可以快速結合到complex IV上含三價鐵的cytochrome a-a3,而complex IV位於粒線體胞膜上,是電子傳遞鏈的最後一個步驟,氰化物終止了的電子傳遞鏈使complex IV無法提供電子給氧分子,因此扼殺了細胞對氧分子的利用而缺氧,並造成細胞內ATP的耗盡,最後使細胞失去功能5。臨床上氰化物中毒主要表現為組織缺氧的症狀,如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發紺、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嚴重者可因細胞窒息及呼吸麻痺而死亡。

其解毒方針主要是提供另一個目標來和氰化物結合,使粒線體上的電子傳遞鏈系統可以再度啟動,即利用有機亞硝酸鹽(amyl nitrite)、亞硝酸鈉(sodium nitrite)、硫代硫酸鈉(sodium thiosulfate)作解毒。亞硝酸鹽及亞硝酸鈉可以氧化血紅素中的二價鐵使血紅素(hemoglobin)變成變性血紅素(methemoglobin),變性血紅素會與氰化物結合後而形成毒性較低的cyanmethemoglobin,而硫代硫酸鈉則可以提供硫基透過體內rhodanase的催化而將氰化物變成毒性低的thiocyanate,如此,雙管齊下將氰化物的毒性減至最低。

(二)強心苷

強心具有強心利尿作用,被用於治療心臟衰竭,常見之植物有毛地黃、夾竹桃、八角楓、北五加皮、鈴蘭毒箭木、側金盞花等。其產生毒性乃藉由抑制心肌細胞Na+-K+-ATPase,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與電位異常興奮(去極化後再度自動興奮)6,中毒時會造成嘔吐、異常視覺、心臟傳導阻礙、心室性心律不整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心肌纖維顫動而死亡。

強心苷中毒輕微時,以支持療法為主,如:催吐、洗胃、給予活性碳等,但若有心律不整症狀時則須根據急診ACLS標準為之,即心率過慢用阿托品,甚至必要時用心律調節器(pacemaker),心率過速則用dilantin或lidocaine等;中毒嚴重者,亦可使用毛地黃素抗體(digoxin-specific Fab fragment antibody,Digibind)。

(三)皂苷

皂苷是廣泛存在於植物界的一種糖苷類介面活性劑,它的水溶液振搖後可產生持久的肥皂樣泡沫,因而得名。其對黏膜有刺激性,普遍存在於高等植物體內,如:天南星、三七、川楝、商陸、黃藥子等,具有溶血作用,會破壞紅血球,並會抑制呼吸,損害心臟、腎臟。

三、草酸類

如姑婆芋、龍舌蘭、海芋、黃金葛、羊蹄等。中毒症狀以喉嚨疼痛最多,口腔麻木次之,有些人則伴隨著流涎、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這正是草酸鈣之強烈辛辣刺激所引起,因其屬於不溶解性之草酸鹽,所以除非極大量,否則腸胃道不易吸收,因而只造成口腔及腸胃道黏膜之傷害,並不會造成全身系統性之疾病;但溶解性之草酸鹽(如草酸鈉或草酸鉀),除了腐蝕作用外,容易吸收進入血液和鈣離子結合,造成全身性之草酸鈣沈澱,因而引起低血鈣之症狀,以及腎功能及肝功能之惡化等,更有甚者因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7

解毒治療時可考慮服用冰水、冰牛奶或局部xylocaine漱口水以減輕疼痛,必要時還可補充鈣的製劑(如:dicalcium phosphate:NaCl = 1 : 3),但因為口腔、喉嚨及食道黏膜之傷害,一般不建議催吐及洗胃。

四、毒蛋白類

許多豆科和大戟科植物的果實都含有毒蛋白,如蒼耳子、巴豆、箆麻子、相思豆所含毒蛋白是一種細胞原漿毒,會損害心、肝、腎,此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廣泛性出血。火麻仁其有毒成分為毒性蛋白質的菌毒素,中毒多為消化和中樞系統,會引起幻視、酩酊狀態,產生視覺興奮甚至昏迷,最後因心衰竭而死亡。苦楝全株有毒,尤其以未成熟果實的毒性最大,主要成分苦楝素,會使大腦皮層麻痺,因而出現迷走神經興奮、繼而麻痺,最終因急性循環衰竭而死亡8

毒蛋白類中草藥可經過蒸、炒等高溫炮製處理,而使毒蛋白凝固、變性,進而使毒性降低。

五、酚類

含酚類的植物分布很廣,因酚的結構差異很大,毒性也不一致,例如:大麻的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 THC)具有致幻覺效果,為成癮性毒品之一;魚藤的魚藤酮(rotenone)為毒魚劑及殺蟲劑;金絲桃的金絲桃素(hypericin)會損害肝臟,並為光敏感劑;香豆素類(coumadin)化合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八角蓮的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為強烈的細胞毒素,會引起嚴重腹瀉、昏迷等。

對於酚類中毒皮膚暴露者,應以大量清水立即沖洗。口服暴露者,如中毒時間不久,則可洗胃,但不宜催吐或以清水稀釋,因清水可能會增加酚類在腸胃的吸收;至於活性碳雖有助於酚類的吸附,但會影響後續的檢查或治療(如上消化道內視鏡檢),因此多半不用。患者如產生全身性的毒性,如抽搐、心律不整等,則宜對症治療,給予抗癲癇及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物。

六、馬兜鈴酸類

馬兜鈴酸是植物界發現的第一個硝基化合物,常用於利尿、減肥、保肝、關節酸痛、清肺、氣喘痰多、感冒等,在中藥界使用相當廣泛,是馬兜鈴科植物含有的共同成分,如:馬兜鈴科馬兜鈴屬之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淮通、尋骨風及馬兜鈴科細辛屬之細辛、黃細辛、花臉細辛、杜衡、金耳環等都含有馬兜鈴酸。

比利時、日本、中國等國家相繼報導馬兜鈴酸中毒致腎損害之案例,故提出所謂的“馬兜鈴酸腎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包括急性馬兜鈴酸腎病、慢性馬兜鈴酸腎病及腎小管功能障礙型腎病等,其典型的臨床表徵包括不明原因的腎衰竭,血壓正常或稍偏高,相對於腎功能不全之程度,貧血較嚴重,無或輕微蛋白尿,無顯著尿液沈渣,雖然停藥,腎功能仍快速惡化9等。目前對AAN尚無成熟治療方法,只能暫時以類固醇延緩AAN之進展。

參、結論

近年來,中草藥中毒事件屢有發生,造成了不少醫療事故,常見之有毒中草藥依其化學結構可分為生物鹼類、苷類、草酸類、毒蛋白類、酚類、馬兜鈴酸類…等,所造成之中毒症狀亦不見得相同,故在應用有毒中草藥時,一定要掌握好劑量,並且應對各類有毒中草藥之有毒成分及中毒症狀有所了解,以便能及時有效地防患於未然,使有毒中草藥更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參考資料:

1. 馬利華:淺析有毒中藥及毒副作用。時珍國醫國藥2004;15(6):377。

2. 張春江、呂飛傑、陶海騰:檳榔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15(6):51-54。

3. 李勁梅、李琪華、王學峰:馬錢子中毒致癲癇發作的臨床特徵及可能機制。中國中醫急症2005;14(12):157-158。

4. 牛文凱、邱澤武:秋水仙鹼中毒的診斷與處理。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06;8(5):54-55。

5. 邢國秀、李楠、楊美燕:天然苦杏仁的研究進展。中成藥2003;25(12):61-63。

6. 聶方:強心苷類藥物的合理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8;17(32):122。

7. 杜貴友、方文賢:有毒中藥現代研究與合理應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14-315。

8. 崔偉:淺談有毒中藥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機理與炮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1998;7(6):894-895。

9. 袁何永:馬兜鈴酸致腎病談中藥對腎的毒副作用。廣東藥學2003;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