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藥材是中醫臨床用於治療的主要藥品,其品質優劣直接影響臨床療效。本文針對藥材儲存管理最常見的質變現象:霉變及蟲蛀做介紹,期望藉此掌握正確管理方法,減少藥材變質、經濟損失,提供良好的藥物品質及病人之用藥安全。
關鍵字: 藥材儲存管理、霉變、蟲蛀
壹、前言
國人除把藥材做為醫療用途外,亦常用於膳食補養。但台灣高濕、高溫的氣候,藥材之運送或儲存管理極屬不易,若不謹慎,其質變不僅影響藥材之外觀、品質與療效,更易產生有害物質威脅病人之健康。以下就常見之蟲害及霉變的藥材質變與其因應之道,予以闡述。
貳、霉變
“霉變”係指當大氣中的真菌孢子掉落於受潮之藥材上,引起黴菌的孳生。一般藥材都易發生霉變,尤其在台灣氣候偏高溫及潮濕環境下,霉變好發於夏初至秋天之季節。霉變不僅破壞藥效,也易產生毒素,常見者如:黃麴毒素、赭麴毒素;若長期食入黃麴毒素易誘發肝臟病變。
一、來源與傳播途徑
以藥材為宿主之真菌,主要來源有田間真菌或倉儲真菌。田間真菌多以土壤為生活大本營,如木黴菌,透過風雨、昆蟲及工具等傳播。倉儲真菌指大多數只能在倉儲環境中生長繁殖而不能在土壤中生長繁殖的真菌,如麯黴和青黴,透過空氣、糧食、人體或包裝物等傳播散布。
二、影響因素1
有許多易引起藥材霉變之因素,而最重要者如下。
(一)溫度
儲存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易使藥材品質發生變化,而黴菌的生命活動與溫度有直接關係,易引起藥材霉變最適宜之溫度為20℃-30℃,因此當儲存溫度降低至0℃-10℃時,即可抑制黴菌之生長。
(二)濕度
黴菌生長時需要有適量的水分,所以環境中的相對濕度對黴菌之生長是不可少的條件。當黴菌周圍環境濕度低或乾燥時,黴菌細胞內的水分便通過細胞膜,藉滲透作用滲出細胞外蒸發,而使其生物機能降低或受阻,甚至產生細胞分離而死亡。故儲存環境相對濕度於75%以下時,黴菌就無法生長繁殖。
(三)藥材含水量
除了環境中之相對濕度外,黴菌生長也需依賴藥材內之水分,所以霉變的另一決定性影響因素是藥材含水量。當藥材含水量超過15%時,極易引起霉變,因此只有將藥材乾燥,降低藥材之含水量而抑制黴菌之生長,藥材保存之時間方能延長。
(四)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對藥材質變扮演關鍵之作用,由於黴菌和某些酵母菌多屬好氧型微生物,所以它們在生長繁殖過程,空氣中的氧氣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三、檢查方法2
藥師應對藥材做經常性的檢查,檢查方式可採取剖開、折斷、打碎或搖晃等方法,檢查藥材外觀、顏色、氣味及乾濕度。針對藥材用部不同,有不同的檢驗方式,其說明如下。
(一)根及根莖類藥材
1. 藥材前、後兩端與折斷面:
此類藥材近莖處較粗大,不易乾燥,藥材尾部易吸潮變軟,多在兩端或折斷面易生黴,例如:牛膝、玉竹、當歸、獨活等。
2. 藥材表面:
此類藥材成分均含澱粉,易吸潮,若表面不光澤,似有白粉狀物或有黴氣味,即是發霉,例如:天花粉、山藥、葛根等。
(二)果實與種子類藥材
檢視此類藥材有無生黴、泛油或乾枯之現象。若將種子類藥材置白紙上施力擠壓,紙面上油漬外圈有水浸現象,可視為已霉變或若發現藥材質鬆體輕,擊之成粉則已霉變,例如:女貞子、白果、柏子仁、杏仁、桃仁等。
(三)花類藥材
檢驗重點為觀察花蕊及花托部位是否乾燥,一般多以花瓣的乾、脆或軟韌程度來衡量,同時要觀察包裝或接合處有否密封完整、是否受潮或長黴情形,例如:金銀花、菊花、款冬花、槐花等。
(四)全草類及葉類藥材
全草類及葉類藥材常因莖枝不易乾透而產生黑色黴斑或綠黴,因而此類藥材檢驗重點為乾燥與否,例如:薄荷、蒲公英、大青葉等。
(五)藤木皮類藥材
此類藥材之霉變主要是因藥材本身或儲運期受潮所致,其檢驗重點為藥材表面有無黴斑。本類藥材中以首烏藤、桑白皮最易生黴。首烏藤黴斑多在葉痕處,始萌白色綿毛狀,繼而呈黑色,且質地變脆;桑白皮具粉性,易吸潮,長黴後之黴跡不易除去,並使色澤灰暗。
四、預防藥材霉變之方法3
藥材產生霉變主要是因吸濕受潮引起,所以最重要、最有效預防藥材霉變方法為防潮。因此,除嚴格控制易產生霉變之儲存環境的溫溼度之外,並應選擇適當之密閉容器,以避免濕氣與真菌入侵。一般藥材防黴之方法說明如下:(一) 貯藏場所應保持乾燥、空氣流通。可利用乾燥箱、吸濕劑保持藥材乾燥並利用除濕機及空調等方法控制室內環境溫濕度,使黴菌難以繁殖,達到防黴的目的。且庫房內要有乾燥設備,以備在濕度偏高的環境下,能及時乾燥藥材。(二) 選擇不同的容器貯藏不同性質的藥物,並可採用缺氧密閉儲存,使黴菌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一般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之藥材應裝入箱子內貯存,但對於含油脂類較高的藥材,如麥冬、天冬、玉竹、黨參等應放在乾燥箱內,以免潮濕發霉。(三) 高溫滅菌法:運用溫度的提高,使黴菌失去活性而達到防黴之目的,如:日曬、烘乾等方法。一般花、葉、全草類乾燥適宜溫度為20-30℃,根莖類為30-65℃,果實種子70-90℃,含揮發油類為25-30℃,含苷與生物鹼類為50-60℃。凡乾燥後的藥材均需放涼後再儲存,否則其餘熱也會導致藥材回潮而質變。(四) 勤進貨:應在藥材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儘量縮短藥材在庫房內貯存之時間。
參、蟲蛀
害蟲將藥材中的蛋白質、醣類、脂肪、澱粉等營養物質作為生長發育來源,破壞藥材外觀及所含之有效成分,使其品質下降,進而造成藥效銳減。
一、來源與傳播途徑
常見的來源與傳播途徑為藥材在採收、加工或運輸過程中受到蟲之寄生或儲存藥材的容器內藏有蟲或蟲卵。
二、影響因素4
(一)藥材質地柔軟或保護組織被破壞
因藥材質地柔軟而造成害蟲容易入侵,例如:防風。保護組織是把藥用部位限制在其內而形成阻隔保護,減輕害蟲之危害,若藥材保護組織被破壞而減少保護作用,易使藥材遭蟲蛀,例如:澤瀉、白术、去殼的柏子仁。
(二)潮濕或營養成分多之藥材
一般最適合害蟲的生長條件為溫度在16-35℃之間、相對濕度在60-70%以上、及藥材本身的含水量在11-13%以上。因害蟲的水分及養分之獲得是從寄生的藥材中獲得,所以,潮濕的藥材或藥材中富含營養物質,越容易遭到害蟲之危害。例如:山藥、澤瀉、黨參、枸杞。
三、檢查方法4
蟲蛀發生時可在飲片上見到明顯的蛀孔及蛀屑,而蟲蛀會因藥材用部不同而產生不同之危害情況,其檢查重點依藥材用部分類,說明如 (表一)。
表一 藥材分類與危害情況
藥材分類 |
檢查重點 |
危害情況及操作說明 |
根類與根莖類 |
根頭、主根、分叉處、隙裂縫處、擦傷破損處 |
此類藥材外表較光滑,在檢查時可抓一把撒在桌面上使其滾動,看有無蛀屑落出及藥材表面上有無蛀孔或害蟲。 |
藤木皮類 |
隙裂縫處、擦傷破損處 |
檢查隙裂縫、擦傷破損處之外,內皮檢查採用剖開、打碎、折斷 |
花類 |
是否有苞片碎落、花瓣零散或花朵互相粘連 |
由於藥材的不同,有不同現象的表現,檢查時須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查驗。如:款冬花生蟲時往往粘連在一起,在鱗狀苞片縫隙處出現棉絮狀的細絲,苞片多碎落;凌霄花生蟲時一般都在花冠內。 |
果實類與種子類 |
藥材表面 |
此類藥材可切開、剝開或搗碎,檢查是否有蛀孔或碎屑。 |
四、預防藥材蟲蛀之方法5
蟲害的預防應注意藥材之完整性外,亦應注意藥庫之清潔與溫溼度控制,儲藏包裝或容器之完整性與密封性,並應加強藥材入庫驗收檢查,特別在害蟲孽生繁殖季節,當易生蟲藥材入庫時,除應對品種、規格等常規檢驗外,還需檢查外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損、並將易生蟲的藥材分開存放。常見預防蟲害之方法說明如下。
(一)物理性滅蟲法
1. 低溫冷藏法:
將藥材儲存在0-10℃下,以抑制害蟲生長。藥材盡量不宜冷凍保存,因冰凍不但會使藥材細胞壁及原生質受到機械損傷,也會使蛋白質及其他膠體產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而影響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2. 日光曝曬法:
陽光具有紫外線和遠紅外線的作用,烈日下曝曬數小時,溫度達50℃以上,不但可使藥材乾燥而且對害蟲和黴菌有殺害作用。使用此法時,須注意富含揮發油、脂肪油類飲片不宜久晒。
3. 高溫烘烤法:
將藥材放入烘箱或乾燥機,溫度達60-70℃,使害蟲體內蛋白質凝固而死亡。此法不宜用於含揮發油或對熱敏感之藥材。
4. 對抗儲存法:
利用兩種藥材或一些有特殊氣味的物品與藥材放置一起,而抑制蟲蛀。如:陳皮和高良薑。
5. 特殊光波殺蟲法:
如利用遠紅外線、γ射線。
(二)化學性滅蟲法
1. 酒精防蟲法:
利用乙醇揮發性質和消毒、殺菌作用,使害蟲蛋白質變性,無法生長,達到預防蟲蛀目的。
2. 藥物殺蟲法:
用硫磺薰,某些生蟲的藥材,如牛膝、桔梗等可用此法。
肆、結論
藥材的儲存管理是極為複雜且重要之課題,藥材之質變現象要採取以預防為主,結合處理為原則,以確保藥材品質之安全與有效,期望藉此提供更優質的藥材品質以保護病人之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
1. 何錦儀:中藥黴變的原因與對策。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 12(2): 89-90。
2. 陳信雲:藥材黴菌萌發原因的分析與防治。海峽藥學2010; 22(7): 57-59。
3. 陳睦易:談中藥黴變的防治方法。時珍國醫國藥 2006; 17(1):137。
4. 唐立正:中藥材害蟲檢疫及其種類介紹。植物重要防疫檢疫害蟲診斷鑑定研習會 (七) 2007; Nov: 21-32。
5. 吳繼軍:中藥材蟲蛀的防治。中國民間療法2009; 17(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