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114期
114
Vol. 29 No.1
Mar. 31 2013
中華民國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

中藥應用於化療放療之患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科藥師 池秀華、蔡敏鈴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林榮志

摘要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連續蟬聯29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治療不外乎手術、放療、化療,隨之而來的缺點即為血球數降低、疲乏、口腔潰瘍、嘔吐、食慾不振等身體不適現象。本案例為報導一名乳癌患者,經外科手術切除並接受一連串放療、化療之後轉介中醫門診藉由中藥治療改善術後不適的成功案例。

關鍵字: 癌症、白血球、中藥治療、cancer、white blood cell、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壹、前言

癌症病人在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時,常會出現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的副作用,一旦發生就會出現貧血、白血球降低、以及血小板不足等現象。其中白血球的主要功能是建構人體的防禦系統,當人體內的白血球數量減少或功能不足時,隨即導致抵抗力不足而導致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敗血性休克。

貳、案例陳述

本案例為一名51歲女性患者,無不良過去病史,之前沒有接受賀爾蒙替代療法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無乳癌家族史,起初右側乳房有硬塊不以為意,但逐漸變大於是求助本院乳房外科門診,經檢查後診斷為右側乳癌 (right breast cancer),T1N0Mx,BIRADS category:6。經手術切除後並經過規律化療、放療後為提高WBC,以便進行下一階段化療,於8/13經腫瘤科醫師轉介中醫門診,當時患者主訴症狀如下:身倦怠無力,診為氣虛;口乾欲嘔,餐後即欲解便,日多行,診為脾胃氣虛;口乾,診為脾胃陰虛;溲頻數,診為腎氣虛;胸悶,診為因氣虛引起之氣滯。8/20回診主訴服藥後先前身倦怠無力感、胸悶已改善但口乾欲嘔、餐後即欲解便,日多行、口乾與溲頻數仍在且新增目酸澀症狀,診為肝腎不足引起。8/27回診主訴服藥後口乾欲嘔、餐後即欲解便日多行情況改善,放療後噁心感減,代表整體體力進步,但目酸澀、溲頻數症狀仍在,其脈緩,當下症狀診為心氣不足。9/3回診主訴服藥至今無論噁心感、身倦怠無力、語音低微等皆有改善,顯示整體氣虛改善,溲頻數量少減輕,顯示腎氣不足改善,目酸澀明顯,顯示肝陰不足仍在,脈弦細、關滑表心氣不足進步,但怕熱。9/10原方續服一週。9/27回診主訴先前諸症皆改善,但雙足無力,踩地無力診為腎氣不足至此門診治療告一段落。以下為患者中醫門診用藥記錄表如 (表一) 及期間紅白血球數變化如 (表二) 及使用西藥情形如 (表三)。

 

表一 門診用藥記錄

藥 名

8/13

8/20

8/27

9/3

9/10

9/27

歸脾湯

2 g/bid

2 g/bid

2 g/bid

1.5 g/bid

1.5 g/bid

1.25 g/bid

甘露飲

1 g/bid

         

巴戟天

0.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玄參

0.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五味子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0.25 g/bid

 

玉女煎

 

1.25 g/bid

       

滋腎明目湯

 

1 g/bid

       

香砂六君子湯

   

1.5 g/bid

1.5 g/bid

1.5 g/bid

1 g/bid

炙甘草湯

   

0.75 g/bid

     

龜鹿二仙丸

     

0.25 g/bid

0.25 g/bid

0.5 g/bid

滋陰降火湯

     

1 g/bid

1 g/bid

 

濟生腎氣丸

         

1 g/bid

狗脊

         

0.25 g/bid

 

表二 紅、白血球檢驗值

Item/Date

8/12

8/20

9/1

9/27

RBC:μL

419萬個

433萬個

445萬個

484萬個

Item/Date

8/12

8/20

9/1

9/27

WBC:μL

2240

2590

2630

4640

 

表三 西藥

日期

8/13

8/30

9/1

9/8

9/15

9/27

藥品

C-B

ointment

bid

1. Herceptin 440 mg/vial

2. Novofen 10 mg/tab-bid×28天

C-B

ointment

bid

C-B

ointment

bid

C-B

ointment

bid

1. Herceptin 440 mg/vial

2. Novofen 10 mg/tab-bid×28天

 

參、討論

一、歸脾湯

出於:《濟生方》(1) 組成:白朮、茯苓、黃耆、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 (2) 方義:本方作為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參、朮、苓、草健脾益氣,輔黃耆以增強益氣之效;當歸、酸棗仁、龍眼肉、遠志補血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此方廣泛用於腫瘤內科可減輕化療引起的白血球減少,據文獻報導,治療40例化療後白血球減少患者,結果明顯有效7例 (20.6%);有效11例 (32.4%) ;改善12例 (35.3%);無效4例 (11.7%),總改善率為88.3%1

二、甘露飲

出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 組成: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二) 方義:方中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滋陰潤肺養胃為君;黃芩、茵陳清利濕熱為臣;枇杷葉、枳殼宣肺理氣以展氣機,俾氣化則濕化,而為之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該方主要治療齦腫出膿或口瘡咽痛等口腔疾病,而現代之所以能拓展為防治放療或化療後口腔炎,在於病機為“陰虛挾濕”。由於放療無法使津液代謝正常而有口乾現象此為濕阻中焦,濕蘊久而化熱,此方甘露飲能解中焦濕熱兼養陰之功2

三、滋腎明目湯

出於《萬病回春》(一) 組成: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熟地、細茶、桔梗、人參、梔子、黃連、白芷、菊花、甘草、燈心草、蔓荊子 (二) 方義:方中歸、芎、芍、地乃四物湯補血兼養肝腎之陰血,生地滋陰涼血,人參、甘草補益中氣,氣生則血生,黃連、梔子清瀉肝火;菊花清肝明目;蔓荊子,白芷疏散風邪,清利頭目;桔梗載藥上行。諸藥合用,養陰血,補元氣,以治其虛,疏風清熱,利肝明目,以去其實,兩者兼顧,目疾漸癒。

四、玉女煎

出於《景岳全書》(一) 組成:石膏、熟地、麥冬、知母、懷牛膝 (二) 方義:石膏清胃火有餘為君;熟地滋腎水之不足為臣;二藥合用既清火又能壯水。知母苦寒質潤、助石膏清胃火,而無苦燥傷津之慮;麥冬養陰清肺,助熟地以滋腎陰兼顧其本為佐;懷牛膝引熱下行、導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而止上溢之血為使也,臨床上可用於“陰虛胃熱”所導致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患者3

五、香砂六君子湯

出於《刪補名醫方論》(一) 組成: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朮、茯苓、甘草 (二) 方義:人參健脾益氣、白朮健脾燥濕;茯苓滲濕利脾;甘草益氣和中;半夏理氣化痰;陳皮行氣健脾,燥濕化痰;木香健脾行氣,化滯止痛;砂仁化濕醒脾,行氣和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胃氣和降,則生化有源,臟腑四肢得脾胃所化生之精微物質濡潤,陽氣溫煦,則陰陽平衡,機體強健,百病無生,即如《內經》所言:“陰平陽密,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干”4

六、炙甘草湯

出於《傷寒論》(一) 組成: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門冬、火麻仁、大棗 (二) 方義: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為君藥,輔以人參、大棗補氣益胃為生脈之本;阿膠、生地、麥冬、麻仁補心血、養心陰以充養血脈;桂枝、生薑辛溫走散,可通心陽,以暢利心脈。該方主要功能為通脈經利血氣,益氣養陰,陰陽並調,氣血雙補,因其能復血脈故又稱“復脈湯”。

七、滋陰降火湯

出於《沈氏尊生書》(一) 組成:白芍、當歸、熟地黃、天冬、麥冬、白朮、生地黃、陳皮、知母、黃柏、炙甘草、生薑、大棗 (二) 方義:生地、熟地、滋陰壯水、補腎臟之陰;二冬養陰清肺潤燥,並能補肺腎二臟之陰;當歸、白芍養血和血;知母、黃柏、降上炎之虛火;上述諸藥甘潤滋膩之品居多,有礙脾胃運化之弊,故配伍白朮、甘草、薑、棗健脾和中以防滋膩礙胃。

八、龜鹿二仙丸

出於《醫方考》(一) 組成:鹿角、龜板、枸杞、人參 (二) 方義:鹿得天地之陽氣最全,善通督脈,其角為膠能補腎陽,生精血。龜得天地之陰氣最厚,善通任脈,其腹甲為膠能滋陰潛陽、補血。人參大補元氣而生津,“善於固氣”。枸杞益精生血“善於滋陰”。人參配鹿角補陽氣,枸杞配龜板補陰血。四藥合用,助陽生陰,補元氣,填精血之方。對於化療所致骨髓抑制,使真元虛損,陰陽精血不足,中醫將其歸於虛勞、血虛等範疇,屬虛證。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故治宜填精補髓,益氣養血,陰陽併補。據文獻本方能明顯改善化療後骨髓造血功能並增強免疫力5

九、濟生腎氣丸

出於《濟生方》(一) 組成: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車前子、附子、熟地黃、懷牛膝、肉桂 (二) 方義:本方是由桂附地黃丸加入懷牛膝、車前子而成。主治腎陽虛,氣化不行,不能運化水濕之證,而本方加入車前子行氣分之水,利水通淋使水邪從小便出;懷牛膝行血分之水,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諸藥相伍,既可補腎助陽,使氣化機能復常,並能利水通淋,使水濕從小便去,則諸症自癒。

肆、結論

一、歸脾湯

8/13患者主訴:口乾欲嘔、餐後即欲解便、日多行,診為脾胃氣虛、口乾,診為脾胃陰虛,且病人曾接受放療,此屬熱毒範圍,熱毒則傷陰傷津,脾氣虛無法升清降濁因此餐後欲解便,故用此方健脾益氣,補養肝血。而加入巴戟天乃藉由補腎陽以利脾氣之運化。

二、甘露飲

患者主訴口乾,此為濕阻中焦,濕蘊久而化熱,此方能解中焦濕熱兼養陰之功。而加入玄參、五味子除補養腎陰之外,一方面肝腎同源可補養肝血之不足又能協助甘露飲中二地二冬達滋陰之效。

三、玉女煎

8/20主訴口乾與溲頻數仍在,由於病人溲頻數量少藉由懷牛膝引熱下行、引血下行,行血分之水,從小便而出同時兼補肝腎陰虛。去甘露飲改玉女煎原因為其組成少且單純,同時含有石膏,對於療程中引起的傷陰化熱,可提供更多助益。

四、滋腎明目湯

8/20主訴目酸澀症狀,診為肝腎不足引起,方中有苦寒藥,如黃連、梔子等,且有如四物湯等養血藥物,是於滋補肝腎之際,兼有清熱之作用,故有陰虛化火的症狀宜之。

五、香砂六君子湯

8/27主訴口乾欲嘔,餐後即欲解便改善,代表脾胃陰虛改善;解便日多行改善,代表脾胃氣虛改善,藉由此方之木香、砂仁、陳皮、半夏一則補歸脾湯中茯苓、白朮健脾藥物之不足再則因脾氣不足而產生的濕濁可藉由此四味藥達到芳香化濁的作用。

六、炙甘草湯

8/27脈緩,其當下症狀診為心氣不足,藉由此方達到氣血流暢,脈始復常。

七、滋陰降火湯

9/3主訴怕熱、時令夏末秋初,診有陰虛生內熱或易因暑熱傷陰,故用此方。

八、龜鹿二仙丸

9/3肝腎陰不足仍有,非血肉有情之品不能速補,故加入此方。

九、濟生腎氣丸

9/27主訴雙足無力,為一新的症狀診斷為腎氣不足,故用此方。由於“陰虛及陽”,而導致出現雙足無力,踩地無力感,故用本方並加入狗脊助腎陽藥之力、強腰膝健雙足。關於9/27患者顯示腎氣不足現象經電話詢問服藥結果為有改善且患者自覺整體狀況有進步但考慮離院遙遠於是於住家附近中醫診所繼續就近治療。

對於癌症診斷治療中西醫學各有其特點,西醫藉由先進的檢查設備直觀病灶所在並配合檢驗數值做出對病人的治療。中醫則以其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理論為指導,採用“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法,成為腫瘤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兩者醫學若能互相配合對病人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參考資料:

1. 李鴻雁:歸脾湯在腫瘤內科的臨床研究進展。中醫藥導報2010;16(3):100-101。

2. 邱新萍、陳裕文:甘露飲臨床應用概況。中國臨床醫生2006;34(4):18-19。

3. 廖滿林、廖穗懿:玉女煎治療口腔潰瘍的體會。河南中醫2003;23(2):59。

4. 王進:香砂六君子湯對化療不良反應的應用。醫藥論壇雜誌2004;25(5):60-61

5. 鄭本端、羅自文:龜鹿二仙膏藥理學研究。中成藥2000;22(12):860-861。

 

 

Chinese Medicine Applied in A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Patient

Chih Hsiu-Hua1, Tsai Min-Ling1, Lin Jung-Chih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1
School of Medicine,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cancer has been the top among the ten causes of death in Taiwan for 29 years. Cancer treatments include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hich bring about the drawbacks of reduce blood cells, fatigue, mouth ulcers, vomiting, and the loss of appetite, etc. This case is a breast cancer patient who underwent a series of radiotherapy after the surgery,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then Chinese medicine. By adopting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he patient has successfully improved the discomfort after the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