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Vol. 29 No.2
Jun. 30 2013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出版

台灣地區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研究


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教授 葉明功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 鄭喩仁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陳合成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李蜀平

摘要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為瞭解台灣地區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特委託進行研究,針對全國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知識加以調查。研究期間於全台含離島,由藥師提供自填式問卷予民眾,收集民眾實際用藥行為。問卷由不限年齡之民眾自行填寫,於2012年10月至11月以立意取樣方式收集資料, 共回收問卷2448份,有效問卷1978份。

研究結果發現,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有待加強,無論認知或知識獲得面均屬不足,尚有許多可以持續努力空間。而調查結果亦發現,若民眾有藥師、中醫師當朋友,無論在「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的就醫、領藥認知面或用藥行為面均呈正向效益,值得重視。

關鍵字: 中醫藥就醫用藥五大核心能力、問卷用藥行為、Chinese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Chinese medicine safety、 questionnaires

壹、前言

為提升民眾用藥安全,民國97年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邀集藥界、公共衛生、學校衛生、衛生教育專家及基層教師、校護等,依民眾常見用藥問題制定正確使用藥物的國民必備「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1,2。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包含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 看清楚藥品標示、清楚用藥方法與時間、做身體的主人以及與醫師、藥師做朋友3,4

近幾年在政府推動正確用藥教育的努力下,無論是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的醫院藥局或是與民眾用藥息息相關的社區藥局,都可發現藥師在學校、社區及一般民眾的用藥安全教育上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

民國101年起行政院衛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林明芳教授臨床藥學基金會結合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中醫藥界專家學者群,以民眾常見中醫藥就醫用藥問題制定國民必須具備的「中醫藥就醫用藥五大核心能力」。不隨意購服來路不明藥品,停止「病急亂投醫」的作法,為了自己的健康,有病看中醫用中藥時應找專業中醫師、藥師。

其教育核心主題口號為:停、看、聽、選、用。

並在各地陸續建置「中醫藥就醫用藥教育資源中心」,培訓藥師成為從事中小學師生及社區民眾教學的師資、製作民眾教育用之公版教材、提供正確用藥諮詢。更藉由本研究計畫來瞭解台灣地區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的實際狀況。

一、能力一 (停)

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堅持用藥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

(一) 不聽地下電台或其他不當藥品廣告。(二) 不信神奇療效的藥品。(三) 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四) 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五) 不推薦藥品給其他人。

二、能力二 (看)

看病請找合格中醫師診治,並應向醫師說清楚下列事項。

(一) 哪裡不舒服,大約何時開始,何種情況下覺得比較舒服等。(二) 有無藥品或食物過敏史,以及特殊飲食習慣。(三) 曾經發生過的疾病,包含家族性遺傳疾病。(四) 目前正在使用的藥品,包含中、西藥或健康食品。(五) 女性需告知是否懷孕、正準備懷孕或正在哺餵母乳。

三、能力三 (聽)

聽從專業中醫師、藥師的意見,信任中醫師與藥師的指導與建議。

(一) 與中醫師、藥師作朋友,生病找中醫師,用藥找藥師。(二) 生病找中醫時,聽從中醫師的意見與建議,不找無醫師執照人員看病。(三) 用藥找藥師,聽從藥師的意見與建議。(四) 使用中藥要聽從中醫師、藥師的意見與建議,不任意更改用藥方法、劑量及時間。(五) 若服用中藥後有不適現象,可以立即向中醫師或藥師反應。

四、能力四 (選)

選購合格中藥來源或選購有認證、安全、有效的中藥。

(一) 了解到什麼地方選購中藥。(二) 知道用藥原因及如何選購正確中藥。(三) 知道如何區分及選購合法中藥品、健康食品及一般食品。(四) 知道中藥儲存及使用期限。

五、能力五 (用)

用中藥時應遵醫囑講方法:中藥有它特別的藥性、療效及毒性,用中藥時應遵醫囑並聽從藥事人員的指導。

(一) 知道中藥使用禁忌。(二) 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中藥、健康食品及一般食品。(三) 知道中藥正確的使用時機與服用方法。(四) 明白藥物間及藥物食物間交互作用。

貳、研究方法

於全國北、中、南、東各區縣市內遴選同意參與研究之醫院藥局。包含三軍總醫院、10家國軍醫院 (松山、基隆、澎湖、桃園、新竹、台中、岡山、左營、高雄、花蓮)、中國醫大附醫、彰基醫院、奇美醫院 (柳營、永康) 等15家,由藥師提供自填式問卷給民眾 (不限年齡) 自行填寫,收集民眾實際的用藥行為。於101年10月至11月以立意取樣方式收集資料,共回收問卷2448份,有效問卷1978份。

參、問卷結構

共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民眾就醫及用藥認知10題,以複選方式可收集較多民眾的用藥資訊。第二部分為民眾就醫及用藥經驗8題。第三部分為基本人口學資料5題。問卷設計以民眾對中醫藥就醫用藥應有核心能力進行內容規劃,主軸為調查台灣地區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的實際狀況評估問題。

肆、問卷信效度

問卷效度採用專家效度方式,由6名專家委員組成之委員會,其中4名為藥學專家委員 (2名藥學教授,2名公會代表) 與2名統計學專家委員,進行3次問卷調查專家委員會議,對問卷內容進行效度審核,並同時由專家委員填寫問卷,進行信度檢測。101年9月進行最後一次專家委員會議,問卷信度統計結果為Cronbach α=0.874,屬很可信之問卷。

伍、資料處理

回收後的問卷以 Excel 2007進行資料鍵入及資料庫建立,為增加資料輸入之準確度,針對資料輸入方法進行訓練。待資料輸好,透過 STATA 8.0進行資料除錯與統計分析。除錯過程中,若有任何一個欄位沒有資料 (即民眾漏填寫),則將該筆問卷資料剔除。資料分析結果分為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統計以數量與百分比呈現基本人口學資料,進行卡方檢定 (Chi-square tests) 之分析。為便於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將基本人口學資料中填答者年齡區分為未成年 (< 18歲)、青年 (18歲-25歲)、壯年 (25歲-滿45歲)、中年 (45歲-65歲)、老年 (> 65歲) 等5類,而填答者居住縣市也依「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歸類為北區、中區、南區與東區 。

陸、結果

基本人口學資料方面 (表一),男女人數及比率分別為806 (40.7%); 1172 (59.3%),年齡層分佈主要為壯年47.8%、青年28.7%。在教育程度方面,前三名分別為大學58.2%、高中職17.8%及國中小14.3%。在地理分佈方面,北、中、南、東區及離島人數及比率分別為550 (27.8%)、267 (13.5%)、858 (43.3%)、152 (7.7%) 及151 (7.6%)。本調查與填答民眾中有無醫師/藥師朋友 (?),與填答民眾中無藥師醫師朋友1041 (54.0%)。填答民眾除了年齡、學歷外,性別、居住區域與職業並不會因為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而有顯著性的差異。

 

表一 填答民眾基本人口學統計分析

 

 

表二為填答民眾中醫藥正確就醫用藥知識與經驗調查結果,題目一:您印象中家人是否有買過不是中醫師處方或中藥房購買的藥品?答有 (50%),進一步請問該藥品來源前三名為:親友贈送或介紹購買 (43.7%)、推拿、按摩、氣功師父、國術館 (25.1%),及國外帶回 (23.3%)。主要用藥知識來自於何處?專業醫師 (50.1%)、藥師 (50%),來自電視 (41.7%)、網路 (24.6%),值得特別注意。

 

表二 填答民眾中醫藥正確就醫用藥知識與經驗調查結果

 

探討民眾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與用藥行為的關係性 (表三),針對具有顯著性的統計結果,再進一步比較有家人與沒有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兩組資料可以發現,有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的民眾,對知道您看的中醫是合格中醫師、知道中藥也有可能產生副作用問題、不要隨意購買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及中藥等均達統計差異。

 

表三 民眾就醫用藥認知經驗與家人是否熟識中醫師或藥師之統計分析

 

柒、討論

本研究回收問卷2448份,無效問卷470份 (19.2%)。無效原因主要為漏填幾個欄位,雖然採用民眾自填式問卷,若能在民眾填完問卷後立即確認資料是否填妥,將可顯著提升問卷有效率。

探討民眾的用藥行為,2007年調查桃園縣民眾用藥行為的研究指出,民眾曾購買保健產品之比例高達87.6%6,本研究詢問民眾長期服用的藥物中,也發現維他命與保健食品是民眾最常服用的藥物,且受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的影響而顯著提升。其它用藥行為方面,未達80%的民眾有清楚對醫師描述自己身體的狀況 (不舒服部位、情況、發生時間等),仍有部分民眾口服藥品配牛奶、茶或果汁。領到藥時,不到65%民眾總是做到核對 (姓名、年齡、藥品名稱等) 資料、使用的時間、使用的量及方法、藥品的用途與自己的疾病症狀是不是符合、藥袋上描述的藥品名稱及外觀、副作用、警語或注意事項、藥品有效期限和保存方法等,總是做到用藥前先看一下藥袋上面標示的民眾,也只有52%,對照2005年於基隆地區民眾用藥行為的調查研究,約三成民眾無法自行閱讀藥袋7,顯示民眾除了領藥習慣需要更多的教育外,也可能需要藥師更深入的協助。對照國內研究對象為台灣中部某醫學中心的門診民眾,可以發現當民眾有藥物副作用的疑慮時,詢問對象以醫師為主 (80.3%),其次為藥師 (26.8%) 與護理師 (7.8%),而副作用的資訊來源為藥袋的民眾只有1-6.2%8,與本研究結果相較,民眾領到藥品時總是會確認藥袋上的副作用、警語或注意事項達44.5%,可以解釋民眾還是習慣由醫藥人員直接取得醫藥相關資訊。民眾服藥總是依藥袋標示的時間服用藥品的民眾只有43%,30%的民眾總是或經常忘記服藥,40%的民眾總是或經常停藥,突顯民眾服藥的遵醫囑性配合度不佳,但是超過20%的民眾從不記錄藥師的聯絡電話。若是同住家人有從事醫藥相關行業,則會改善民眾領藥時確認藥品的用途與自己的疾病症狀是否符合的行為。本研究雖然沒有將藥師從醫藥相關行業區分出來,但是在探討高雄地區民眾用藥知識的研究結果發現,藥師介入後民眾之用藥知識比介入前進步,且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p < 0.05)9。若是研究之初將藥師獨立出來,進行相關資料收集,便能更精確證明藥師的重要性。

研究限制方面,問卷的收案方式為立意取樣,且各區藥局的收案件數也未依各縣市的人口數作等比例的分配。所使用的問卷屬於自填式,對於無法識字、視力不佳之民眾案例也無法納入,因此上述因素都影響研究結果的外推性。

捌、結論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民眾「中醫藥就醫用藥行為」仍待加強,無論在民眾就醫及領藥認知面或用藥行為面,藥師在用藥教育上均有持續努力的空間。若深入探討民眾同住家人從事醫藥相關行業與用藥行為的相關性,有醫藥相關的家人同住確實可以改善部分的用藥正確行為,且民眾若有藥師、中醫師當朋友,無論在中醫藥的就醫、領藥認知面或用藥行為面均呈正向效益,但有醫藥相關朋友的民眾畢竟不到二分之一,政府往後若能更加推動民眾與醫師、藥師做朋友,應能更加提升民眾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

1. 台灣健康促進學校 (2011)。100年度校園正確用藥教育宣導寶典。臺北:教育部。2011年12月23日,取自http://hpshome.giee.ntnu.edu.tw/Default.aspx。

2. 100正確用藥互動數位資訊學習 (2011)。100年度校園正確用藥教育宣導寶典。臺北: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12月26日,取自http://doh.whatis.com.tw/doc/04_01_0913.pdf。

3.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2011)。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臺北: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2011年12月23日,取自http://consumer.fd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6&pid=5412。

4. 100正確用藥互動數位資訊學習 (2011)。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臺北: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12月26日,取自http://doh.whatis.com.tw/01_about_1.asp。

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1)。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1年12月26日,取自http://statistic.ngis.org.tw/Document/99統計彙編封面及目錄.pdf。

6. 史麗珠、黃怡樺、涂慧慈等:臺灣民眾的用藥安全及購買保健產品:行為與影響因子。醫療品質雜誌 2010; 4: 54-63。

7. 白淑英、陳育傑、黃莉蓉等:基隆市藥師參與社區民眾用藥行為之調查與分析。藥學雜誌 2008; 24: 30-38。

8. 陳緋娜、李珮端、謝慶良等:台灣中部民眾就醫及用藥概況調查-以某醫學中心門診病患為例。中西整合醫學雜誌 2008; 10: 1-14。

9. 沈愛玉、毛志民、湯金獅等:民眾用藥知識與醫藥分業認知的探討。藥學雜誌 2008; 24: 25-30。

 

 

The Study on Peoples’ Behavior of Visit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nd Using Chinese Medicine

Ming-Kung Yeh1, Yuh-Ren Cheng2, Ho-Cheng Chen2, Shu-Ping Lee2
School of Pharmacy, National Defence Medical Center1
Taiw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2

Abstract

This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the Committee on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cutive Yuan to investigate the real situation about Chinese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tion safety. Questionnaires reflecting the public'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discuss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ne's behavior of using drugs and their families' occupation, can help u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 of making friends with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blic's "Five Core Abilities for Using Medicine Correctly" should be reinforced, so pharmacists still can do a lot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public'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 using resources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medicine. It also showed that more people whose family are doctors or pharmacists do have correct knowledge. Pharmacists should do more promotion to educate people right knowledge about medicine to enhance the medication 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