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國內安眠藥品近年來使用量暴增,依據健保局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處方13億顆安眠藥品,健保支出超過十億元,且每年以15%的驚人速度成長。本研究主要目的乃藉由藥品使用評估,追蹤院內安眠藥品使用情形,以提供日後更合理、更有效益的用藥參考,落實臨床藥學服務,確保病人用藥安全。
方法:以北部某一精神專科醫院為例,採回溯性病歷審查,以描述性統計及chi-square 統計方式檢定P值,分析病人2010年7月至12月期間使用安眠藥品之合理性。
結果:本研究分析共計100人,男性佔53%,女性佔47%;年齡平均為48.0 ± 15.5歲,以41-50歲為主 (佔27%)。不論在用藥合理性、用藥頻次方面,其合理率近九成,然用藥前對門診病人有施以保健衛教則只佔38%,有告知病人安眠藥的潛在危險及效益性亦只有31%。
結論:安眠類藥品重複領藥及過度使用會產生成癮性,引發用藥不當及藥品濫用問題,醫師、藥師及護理人員應對病人給予藥品及認知行為教育,方能確保用藥安全,及提供失眠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醫療照顧。
關鍵字: 精神專科醫院、安眠藥品、藥品使用評估、psychiatric hospital、hypnotic、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
壹、前言
失眠問題是許多病人就診的主訴之一,長期睡眠不足除了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還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失眠發生率會因不同原因而有差異,精神疾病是造成失眠最主要的原因。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05年的研究結果,約10%的人口有斷斷續續的失眠困擾,其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比例高達40%1。Johnson 等人依據 DSM-IV 失眠診斷準則針對1,014位13-16歲青少年研究,開始有失眠發生平均年齡在11歲,終身盛行率為10.7%,在這些有失眠問題的青少年當中,52.8%患有精神疾病2。
用於治療失眠的安眠鎮靜劑中,苯二氮平類 (benzodiazepines, BZDS) 及新一代非苯二氮平類 (non-benzodiazepines) 藥品為台灣最常被處方的治療藥品。國內安眠類藥品近年來使用量暴增,依據健保局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處方13億顆安眠鎮靜藥,健保支出超過十億元,且每年以15%的驚人速度成長3。根據健保局推估,國人短效安眠藥 (如 zolpidem) 的處方數量,於2007年創下近三年新高,2007年使用含鎮靜安眠成分 (zolpidem) 的數量超過一點三億顆,比2006年增加一千四百多萬顆,更是2003年用量的2.17倍4。國外安眠類藥品之使用量,最高者如智利之31.4%5,西班牙之23.4%6,美國則僅為6.2%7,其間差異乃因研究取樣時間、使用者與處方者個別之特性,以及不同醫療服務體系不同,而造成世界各國相異甚大。
吳佳璇等人 (2007) 的研究發現,2001年至2004年間台灣鎮靜安眠藥品之耗用劑量逐年成長,每千人日耗用標準之日劑量 (Defined Daily Dose,簡稱 DDD ) 由27.19上升40.48;處方藥品部份,各類 BZD 之處方筆數與 DDD 量,均出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 zolpidem 藥品四年間增加三倍;在複數處方 BZD 類藥品部份,醫師科別以精神科比例最高,而醫院層級也以精神專科醫院比例最高8。
大部份安眠類藥品有很強的生理依賴性 (physical dependence),藥品的副作用低,在使用上是否會流於輕率?再加上,其耗用數量大且臨床上同類藥品併用的情形屢見不鮮,國人逛醫院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品時有所聞,故對此類藥品實有探討之必要性。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溯性病歷回顧設計,藉由某精神專科醫院醫囑電腦系統資料篩選2010年7月至12月使用安眠藥品的病人病歷號碼,再以亂數抽取其中100位病人,逐一調閱病歷記錄評估,評估項目包括用藥適應症、劑量、使用期間是否恰當、是否重複併用,以及用藥期間是否監測不良反應、有效性等。以描述性統計及 chi-square 統計方式檢定P值,分析病人使用安眠藥品期間之合理性。
參、研究結果
一、病人基本資料分析
納入本研究分析共計100人,其中女性佔53%,男性佔47%;年齡分佈以41-50歲為主 (佔27%),平均為48.0 ± 15.5歲 (中位數為47.5歲,最小13歲,最大85歲)。診斷類別分佈則以精神分裂症最高 (佔29%),其次為精神官能症 (佔28%);病人保險身份別則以重大傷病身份就診開立安眠藥最高 (佔57%);每張處方平均使用1.2種安眠藥,且連續用藥期間超過半年高達59%,八成以上處方為單一用藥 (表一),且以 zolpidem 為最常見 (佔37%),其次為 estazolam,佔32% (表二)。
表一 病人基本資料分佈
表二 安眠藥使用頻次分析
二、處方適當性評估
安眠藥的用藥理由僅為失眠的處理,99%的個案在病歷上有病人失眠而用藥的記載,但卻有高達50%使用劑量高於 WHO 之標準日劑量 (DDD)。至於安眠藥品的開藥日期、服用藥品的頻次及處方天數,一般來說大都是合理的,在開藥日期合理性方面,約有3%的個案有提前拿藥的情形;而用藥頻次合理性達100%,此乃因其電腦設限只能處方睡前使用;處方天數合理性亦達99%;雖併用安眠藥佔17%;然都為長、短效製劑併用,依學理判定為合理性處方 (表三)。
表三 處方適當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結果
三、安全性評估
就用藥安全性而言,曾被告知安眠藥品的潛在危險性及治療效益者僅有31%;病歷記載有進行不良反應監測者僅有l7%,大部份均未每次監測;有給予基本的睡眠保健觀念衛教僅有38%;至於收載的女性病人個案中,用藥前醫師曾確定病人是否懷孕並在病歷上有記載者僅有5.7%,由上述四項評估的結果,處方醫師在安眠藥品使用的安全意識得提升。
在病人抱怨副作用方面,醫師評估後仍大部份繼續使用原處方藥品而未處理病人所抱怨之副作用 (佔53.3%),改用其他藥品則為33.3%。藥品副作用以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佔率最高 (佔85.7%),其中,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以嗜睡及夢遊發生頻率最大,各佔23.8%。夢遊副作用常見於 zolpidem 用藥;另有1例副作用為口中有金屬苦味,主要是 zopiclone 藥品所致 (表四)。
表四 藥品不良反應症狀分析
四、有效性監測評估
就用藥有效性而言,服用鎮靜安眠藥病歷記載症狀改善達92%,僅8%病人抱怨未有改善,此需再評估是否產生依賴性。因鎮靜安眠藥突然停藥易產生反彈性失眠,驟然停藥有16%,只有1%逐漸減量。
肆、結論與建議
經評估結果顯示,在用藥合理性、用藥頻次方面,其合理率近九成,然安全性評估、不良反應監測及保健衛教則較未落實。由此次的評估可看出,本院病人有睡眠障礙者為數不少,這麼多的失眠病人在短短的門診時間,或是不充足的醫療人力下,要一對一施以睡眠保健衛教有其現實難處,建議可利用門診候診時,將睡眠障礙作為團體衛教的重點,教導病人除藥品外的睡眠保健。
至於孕婦使用安眠藥的安全性評估,藥品使用後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監測,停藥的處理,可能除了教育的方式外,也需要一些行政的措施來配合,如將上述各項列為病歷審查的項目,或是在電腦上,對安眠藥的使用給予相關警示提醒,方能確保安眠藥的用藥安全。
安眠類藥品重複領藥及過度使用易引發用藥不當及藥品濫用問題,產生成癮性,特別是病人跨不同醫院看診,造成重複併用、劑量過高等不良反應,是值得關切的議題。醫師、藥師及護理人員應對病人給予藥品及睡眠保健教育,方能確保用藥安全及有效節省醫療資源,提供失眠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醫療照顧。
參考資料:
1. Roth T: Insomnia: Definition,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Consequences. J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07;3(5):S7–S10.
2. Johnson EO, Roth T, Schultz L, et al: Epidemiology of DSM-IV Insomnia in Adolescence: Lifetime Prevalence, Chronicity, and an Emergent Gender Difference. Pediatrics 2006;117(2):247-56.
3. 中央健康保險局:全民健康保險統計年報96年。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局, 2007。
4. 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委員會:安眠藥物zolpidem使用的爭議-以病人安全觀點。台灣醫誌 2008;51(9):29-32.
5. Busto UE, Ruiz Ines, Busto M, et al: A Benzodiazepine use in Chile: Impact of availability on use, abuse, and dependence. J Clin Psychopharmacol 1996;16:363-72.
6. Cuevas C, Mateos A: Prescribed daily dos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benzodiazepines in primary care.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 1999;8:207-16.
7. Zandstra SM, Zitman FG, Furer JW, et al:. Deferent study criteria affect the prevalence of benzodiazepine use.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2;37:139-44.
8. 吳佳璇: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九十六年度委託科技究計畫。台灣鎮靜安眠類藥品盛行率以及相關後遺症之研究,2007。
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 of Hypnotic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Shu-Wen Cheng1, Chih-Tsai Chen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oyuan Psychiatric Center,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1
Department of Child Psychiatry, Taoyuan Psychiatric Center,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2
Abstract
Objective: In recent year, the usage of hypnotic drug has been increasing enormous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 of BNHI office, there is worth of 1.3 billion prescriptions of hypnotic drug in one year. In addition the reimbursement expenditure pays up more than 1 billion dollars with increasing expense rate of 15% every y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prescriptions of hypnotic drug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and assess the drug usage, so there would be a more reasonable and better prescription guideline for patients in the future and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servi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drug usage.
Method: Giving a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northern Taiwan for example, the review of retrospective medical record was adopted. The study analyzed the rationality of hypnotic drug usage for patient in the period of July to December 2010 based on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chi-square statistic of medical records to determine P value.
Result: Among 100 subjects recruited in the study, 53% were female and 47% were male. The mean age of the subjects was 48.0 ± 15.5 years old, and 27% of the subjects were between the ages of 41 to 50. The rate of reasonable drug usage and frequency was nearly 90%. However, outpatients who received education before usage was only 38% while patients who received warning of potential risk and benefit of hypnotic was only 31%.
Conclusion: Repetitive receipt and overuse of hypnotics could cause addiction and trigger inappropriate drug usage and drug abuse. Therefore doctors, pharmacists and nursing staff should educate patients about drug usage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 order to ensure drug safety, and to have a better and safer medical care for insom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