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Vol. 30 No.1
Mar. 31 2014
中華民國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

運用跨領域合作提升 ADR 通報率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藥劑科藥師 石成展、鍾享昇、邱炯煇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護理部護理師 羅雨凡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資訊室工程師 莊婉君

摘要

東部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於98-100年度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量平均為38.1件/年,通報件數不盡理想,因此設計本專案,運用跨領域團隊合作方式,結合醫師、藥師、護理師、醫檢師、資訊室等人員,提供各專業領域之建議,共同集思廣義提升院內藥物不良反應通報成效。改善方案為利用要因分析找出通報率不高的原因,並擬定對策:一、進行診間衛教活動、海報宣導、藥袋便利貼、診間門口標語提示,提醒病人若服藥後不適,可主動告知醫護人員,增加病人認知。二、於全院及各部門會議中宣導通報流程與重要性;各護理單位推派專責通報人員、並培育種子教師,以利資訊之傳遞及業務交流。三、定期統計分析院內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現況並全院性公告。四、簡化醫令系統通報流程介面,建立與通報者的雙向回饋系統。實施品管圈活動後,101年6-12月的通報案件為113件 (平均:16.1件/月),與100年度同期比較,進步率達151.4 %,本專案活動成效除了件數提升外,也增加醫護人員對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的認知與重要性,對此藥事服務產生共鳴。

關鍵字: 藥物不良反應、跨領域、藥事作業改善專案、adverse drug reactions、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improving report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壹、前言

藥可治病,也可致病。根據衛生福利部之定義,藥物不良反應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為基於證據、或是可能的因果關係,而判定在任何劑量下,使用藥品後所產生之有害的、非蓄意的個別反應。ADR 發生時,通常有不同程度傷害性,這樣不僅可能會增加醫療費用支出,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病人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由於藥物上市前的臨床試驗資料有限,故對於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了解不多,因此藥品上市之後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以及監視可以在藥品上市後,發現臨床試驗時所未發現之不良反應,供藥廠及衛生主管機關採取必要措施,保障用藥者之安全,也有助於醫療人員更了解其發生率以及臨床表現。

本院自98年始實施 ADR 通報機制,初期推行成效有限,通報職別以藥師為主,醫護人員僅佔25.0 %,且相較於同級醫院通報率略為偏低。文獻指出第一線的醫師與護理人員在醫院 ADR 通報扮演重要角色1,因此為本次改善 ADR 通報率的重點方向。

貳、本院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現況

98 - 99年推行初期,主要通報職別為藥師 (75.0 %),通報對象以門診病人為主,然而99年底因發生一住院病人使用 lamotrigine 造成嚴重之毒性表皮溶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案例,因此為了加強注意住院病人之用藥安全,陸續至各護理單位宣導 ADR 通報的重要性。宣導下的成果也反映在通報案件數量上,與99年相比,100年度的總通報件數增加61件,醫護人員通報率增加11.6 %,尤其醫師部分有顯著性成長,由3件增加為30件。以通報來源區分,98 - 100年度通報以門診病人為主要對象,住院個案佔25.0 - 35.1%。各年度通報件數和來源如表一所示。

 

表一 98年至102年 (1-6月) 院內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件數

 

參、改善方法

一、成員及功能

除結合醫師、藥師、護理師與資訊工程師等各專業領域人員,另外加入檢驗科,針對特殊檢驗指標建立通報管道,使得維護病人安全更有效率,小組成員定期開會討論,並將訊息帶回各部門宣導,本團隊主要統籌者為藥師,進行案例分析後回饋給通報人員,達到再教育效果。

二、解析

以通報 ADR 事件 (event)、通報工具 (tools)、對象 (people) 三大主軸為討論方向,經整理後歸納出造成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率偏低之特性要因分析圖,如圖一。

 

118-004.tif

圖一 造成 ADR 通報率偏低之特性要因分析圖

 

三、擬定對策方案與執行

將造成通報率偏低之原因擬定對策,依可能性、經濟性、效益性三種評價計分方式給分:5分 - 優、3分 - 可、1分 - 差,小組成員進行投票後,總分達90分以上項目判定採行對策並進行 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步驟,如表二。

 

表二 改善對策實施計畫方案

 

對策1:進行診間衛教活動、海報宣導、藥袋便利貼、診間門口標語提示,利用口語化標語「服藥期間如有不適情形,可向您門診醫師或藥師諮詢」來詮釋 ADR 的意思、增加病人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認知。此外針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病人,於交付給藥時,藥師會主動詢問服藥過程中是否有不適情形發生。

對策2:在全院及各部門會議中宣導通報流程與重要性,並設計問卷,針對宣導內容作調查,以了解宣導成效。

對策3:請護理單位推派對 ADR 有興趣之人員為專責窗口、透過此模式培育種子教師,以利資訊之傳遞及業務交流。

對策4:將每季 ADR 通報案件進行分析製成季報,於院內系統公告,以增加各醫療單位人員的專業認知,且不定期針對院內常發生或引起嚴重不良反應之藥品作專題報告。

對策5:針對資訊方面,簡化醫令系統通報流程介面來提高人員的通報意願、建立與通報者之間的雙向回饋系統、強化過敏史與 ADR 史系統的主動告知,醫師於系統建置資料後,系統會主動將訊息傳至 ADR 小組以利藥師後續追蹤,避免遺漏重要不良反應訊息 (圖二)。

 

118-005.tif

圖二 系統主動傳送過敏史/ADR 史至 ADR 小組

 

肆、結果

一、通報量

實施此醫療品質改善計畫後,101年6 - 12月的通報總件數為113件 (平均:16.1件/月),與100年度同期比較,進步率達151.4 %,初步設定目標為10件/月,實施後達成率為271.5 %;102年1 - 6月的通報案件總數為102件 (平均:16.7件/月),顯示計畫結束後,仍繼續維持成效 (圖三)。

 

118-006.tif

圖三 98-102年 (1-6月) ADR 通報案件趨勢圖

 

二、通報來源分析

98 - 100年的通報人員以藥師為主,進行全院宣導後,醫師的通報率由19.3%提升至24.7%,護理人員通報率的提升更為顯著,由15.1%上升至34.0%。分析實施前後通報來源,實施前因主要通報者為藥師,因此個案來源以門診病人為主,經實施計畫後,住院通報案件增加,所佔比率由30.5%上升到52.7%,與門診通報量相當。

三、通報成效調查分析

活動期間進行單位宣導通報共10場,並調查醫護人員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認知及態度,結果發現在宣導過後:醫護人員對 ADR 定義的了解程度從35.2%上升至85.2%、對 ADR 通報的積極度從57.4%增加至90.7%、對 ADR 通報系統操作流程之了解從46.0%提升至96.3%,值得注意的是,宣導前有44.0%的醫護人員認為通報 ADR 等同於醫療疏失,經藥師解釋後,觀念也慢慢改觀,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對於目前院內 ADR 通報系統的介面接受度有98.1%,調查內容分析如圖四。

 

118-007.tif

圖四 藥物不良反應認知調查分析

 

四、通報系統介面

ADR 通報前期,通報人員以藥師為主,因此書面通報資料比例較高,醫護人員通報率不高的原因可能為電子通報系統介面便利性不佳,影響通報意願,所以此專案之執行,邀請資訊工程師加入,修改電子通報內容表格便於線上人員通報、建置通報系統的雙向回饋機制介面、與增加過敏史/ADR 史系統主動通知。電子通報內容與醫令系統資料庫結合,系統可自動將病人基本資料帶出 (如: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與疾病診斷),採取點選式項目 (如何處置、處理結果、嚴重度與 naranjo score),讓通報者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將內容呈現。系統於通報資料送出後會將通報內容傳給 ADR 小組評估藥師與通報者,小組評估結案後會將後續追蹤資料透過電子信箱回饋給通報者。102年新增加過敏史/ADR 史系統主動通知,將門住診醫師直接進入電子病歷系統建入過敏史/ADR 史的資料,透過訊息連結直接傳遞給 ADR 小組,設置此機制的主要目的為避免醫師遺漏或忘記通報的不良反應案件,讓藥師能主動再去收案追蹤。

使用新版通報系統後,線上通報案件佔總通報量的比率由100年的28.9%上升至101年的52.0%,進步率達73.9%,且醫謢人員表示,對自己所通報的案件有獲得藥師評估後回饋之回應時,再度通報 ADR 的意願也會提高,從案件通報方式趨勢圖分析,使用電子通報系統對於整體通報案件增加也有幫助 (圖五)。

 

118-008.tif

圖五 98-102年 (1-6月) 藥物不良反應電子系統與書面資料通報量

 

伍、結論

藉由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後發現,對 ADR 的認知、以及認為 ADR 等同於醫療疏失的錯誤觀念是影響護理人員通報意願的潛在因素,其原因是擔心會惡化醫護關係;藉由宣導並給予正確的 ADR 觀念,在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上有實質幫助,除使通報案件上升,也可增加專業知識以達到雙贏局面。於醫師端發現,簡化醫令系統的通報流程,可大幅提升通報意願,藥師的評估回覆、雙向回饋的機制也讓藥師的專業受到肯定。於病人端發現,衛教和鼓勵病人自發性通報,可減少因服藥產生不適而拒絕服藥的情形,使病人服藥遵從性提高、藥物回收率降低。院內資訊系統新增「病人用藥記錄卡」,除目前用藥外,會一併記錄病人過敏史/ADR史,連同處方箋同時交予病人,方便病人至其他院所就醫時可主動告知過敏史;另病人之電子病歷也同時登錄,提醒醫師避免開立相同藥品,避免病人再次發生不良反應。

參考資料:

1. Pushkin R, Frassetto L, Tsourounis C, et al: Improving the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Postgrad Med 2010; 122:154-64.

 

 

 

Improving the Reporting Rate of ADRs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Cheng-Chan Shih1, Hsiang-Sheng Chung1, Yu-Fan Lo2,
Wang-Jiun Chuang3, Chiung-Hui Chiu1
Department of Pharmacy1, Department of Nursing2,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fice3,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Yuli Branch

Abstract

From 2009 to 2011, a psychiatric teaching hospital in Eastern Taiwan received an average of 38.1 reports per year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improve on this less than ideal report rate, this study brought together physicians, pharmacists, nurses, medical technicians and IT staff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of expertise and collectively brainstorm 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orting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uld be improved.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the low report rate, after which counter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These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poster campaigns, stickers on medicine bags, and slogans are to be used to remind patients to contact medical staff if they experience any discomfort after taking medication.

2. Reporting procedur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should be promoted in hospital-wide and departmental meetings.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ate a dedicated facilitator for reporting in each nursing unit. Local volunteers should be trained to assist in the smooth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3. Regula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port rates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published in hospital-wide reports.

4. The reporting interface must be simplified as well as modified to include a two-way feedback system between medical staff and individuals who repor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113 report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received during June – December 2012 (an average of 16.1 reports per month), an improvement of 151.41%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2011. Apart from improving report rates, this project also created greater awareness among medical staff of 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