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Vol. 30 No.4
Dec. 31 2014
中華民國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版

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的治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藥師 高惠珍、項怡平、王郁青

摘要

包囊性腹膜硬化症是腹膜透析併發症中較為罕見的一種,它不是疾病而是症狀,通常發生在長期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是一種在有限的治療方式中致死率極高的併發症。目前尚無標準的治療方式,可分為內科與外科的治療。內科治療除了給予營養的補充外,通常給予類固醇或免抑調節劑 azathioprine、cyclosporine、tamoxifen 等。藉由對於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的認識提供相關的資訊,在治療病人時能提供更完善的照顧。

關鍵字: 包囊性腹膜硬化症、腹膜透析、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

壹、前言

目前台灣洗腎病人比率居世界排行前幾名,除了國人健康生活習慣不佳,尚包括服用不明來源的藥品,對於慢性腎臟病及相關併發症的認知率低等因素,使得台灣洗腎率逐年增高。一般洗腎又分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常見的併發症有腹膜炎、腹痛、透析管引流不暢、透析管堵塞或肺水腫,而包囊性腹膜硬化症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簡稱 EPS) 為較少見的併發症。EPS 為長期使用腹膜透析的洗腎病人,少見但很嚴重的併發症,即使病人將腹膜透析轉換成血液透析的數個月到數年之後,仍可能發病1。根據不同的研究,EPS在腹膜透析病人的發生率約為0.8%至2.8%之間,對於接受腹膜透析超過8年及超過15年的患者發生 EPS 的發生率分別為5.9%與17.2%,似乎接受腹膜透析治療的時間越長,發生 EPS 的可能性就愈高2

貳、致病機轉

目前造成 EPS 的致病機轉尚未清楚。初步推測為腹膜細胞在長期尿毒素、葡萄糖、酸性 pH 值及葡萄糖代謝產物的刺激下產生變化,患者在某些發炎反應如腹膜感染或其他添加於腹膜透析液藥物的刺激因素作用下,使蛋白纖維滲出物不易分解,造成腹膜的逐漸纖維化而變厚、腸道變厚、腹膜沾黏增生,最終導致 EPS1,2

參、臨床表徵

EPS 通常是腹腔內炎症反應的末期,其特徵在於瀰漫性腹膜纖維化,纖維化的組織包附於腸子外,干擾腸子的蠕動造成腸阻塞、腹水、腹部結塊等相關症狀。因長期無法經由腸道攝取養分,導致體重減輕營養不良,有些病人最終需要全靜脈營養的補給3。根據 EPS 的發展即發生的嚴重度分為前期、發炎期、包囊期和慢性期,發生的臨床分期如表一4

 

表一 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發生的臨床分期4

臨床分期

症狀

腹部的症狀

發炎程度

包囊化

腸道的症狀

EPS 前期

腹水

發炎期

噁心、腹瀉

局部

腸腫脹

包囊期

腸阻塞

輕到嚴重

沾黏

慢性期

慢性腸道阻塞

無到輕

腸子萎縮

 

肆、診斷

EPS 的症狀不具特異性,無法以檢驗方法診斷,主要靠臨床醫師高度的警覺來診斷。影像學的檢查,如超音波或腹部電腦斷層攝影,可幫助腹膜硬化症的診斷,但僅止於確定腸道的沾黏及阻塞的部分,並無法確定病因。腹膜鈣化增厚與局部液體的蓄積,早期也無法經由影像學的檢查發現,通常最直接的診斷方式是以手術的方式直接檢視,但風險太高。因此臨床上診斷腹膜硬化症要靠諸多證據,包括病史、臨床症狀、影像學及組織病理的結合4,5

伍、治療

EPS 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頻率腹膜炎、接受腹膜透析治療時間較久、長期使用高濃度透析液等。目前治療方式可分為內科與外科的治療,在內科治療方面除了給予支持性療法:全靜脈輸液營養的補充,但對於 EPS 並無直接明顯的改善,且須考慮因全靜脈輸液營養注射導致感染引發敗血症及死亡的風險。藥物治療通常給予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如:azathioprine、cyclosporine、tamoxifen 等。類固醇的給予通常使用在發生腹水增加及 EPS 初期,目的是抑制腹膜發炎的過程防止腹水及纖維化的產生,但類固醇給予的劑量、用法、用量目前沒有共識。目前相關研究有建議使用 methylprednisolone 500 mg-1000 mg/day 給予2-3天或 prednisolone 0.5-1 mg/kg/day,之後再漸行減量,通常類固醇的給予依病人的狀況調節並注意相關副作用的產生5。有報告指出患有腹膜硬化的病人在腎臟移植後給予免疫抑制劑,有延緩甚至改善腹膜硬化的症狀,但作用機轉未明。Tamoxifen 是一種非固醇類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常用於乳癌的輔助療法,藉由抑制纖維細胞因子 (TGF-1) 的增生,而阻止因纖維蛋白因子 (TGF-1) 或細胞激素 (cytockine) 的過度活化而產生的腹膜增生。因為目前回溯性 EPS 的研究治療藥物大都為 tamoxifen,故臨床上較為推薦使用6,7。Tamoxifen 建議每天給予10 mg-40 mg 單獨使用或與類固醇合併使用8,9。在外科治療方面,包含腸沾黏及腸道周圍纖維的剝離術,手術的重點在於搶救腸道,但有較高風險手術,死亡率高達50%10,目前相關的預防及治療方式如表二11。近年一些文獻針對 EPS 內外科治療,死亡率與存活率的比較結果的研究顯示如表三12

 

表二 包囊性腹膜硬化症預防與治療11

預防

說明

減少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溶液的濃度

目的是避免液體過度超負荷。

減少腹膜炎的發生

注意 EPS 在無腹膜炎病史的患者也會發生。

執行腹膜透析腹腔灌洗術

在一些腹腔灌洗術的回溯性研究,證實可恢復間皮細胞表面區域和 EPS 的預防。

使用新的腹膜透析溶液 (中性或接近生理 pH 值、碳酸氫鹽或乳酸的緩衝液,不含葡萄糖的滲透劑)

目前多家醫學中心正在進行生物相容性 PD 溶液可預防 EPS 發生的研究。

早期預測指標

指標 (如:PET, effluent-6, FDP, CA125) 可作為早期從 PD 轉為 HD 參考的標記,但仍需大規模研究證實。

治療

 

全靜脈營養輸注

單一治療對於 EPS 效果不佳,建議作為類固醇激素和手術的輔助療法。

類固醇

建議使用在 EPS 初期和發炎反應階段。

Tamoxifen

預防腹膜惡化,觀察性研究發現,可以降低死亡率,但對於 EPS 的預防和治療仍有爭議。

外科手術

目前資料顯示外科技術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

EPS: Encapsulation Peritoneal Sclerosis; PD: Peritoneal Dialysis; HD: Hemodialysis

 

表三 近年針對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研究結果的比較12

研究名稱

病人數

追蹤年限

總體死亡率

存活率

1年

2年

3年

5年

Pan- Thames EPS Study

111

11

53

56

50

 

 

ANZDATA Registry

33

13

55

69

62

58

35

Dutch Multicentre EPS Study

64

12.7

 

 

 

 

 

使用 Tamoxifen

 

 

45.8

80

75

60

 

沒有使用 tamoxifen

 

 

74.4

63

52

40

 

外科手術 Kawanishi et al.

181

17

35.4

93

83

78

71

EPS: encapsulation peritoneal sclerosis

 

陸、結論

臨床上 EPS 的案例很少見,它是一種相當棘手的症候群,因此預防發生成為重要的課題。EPS 目前尚未有確定的病因,預防只能依臨床上的變化而採取治療策略。EPS 由於診斷不易,因此提早鑑別診斷,即時投與藥物並且積極尋求手術的可能性,可提供病人一線生機。

 

 

Treatment of Encapsulation Peritoneal Sclerosis

Hui-Chen Kao, Yi-Ping Hsiang, Yu-Chin W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Kaohsiung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Abstract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t is not a disease but a symptom that usually occurs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peritoneal dialysis. There is no standard treatment currently usually be divided into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clude nutrition supplement, corticosteroids or azathioprine, cyclosporine, tamoxifen etc.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more knowledge about EPS and offer better pharmaceutical care.

 

參考資料:

1. 黃盈華:長期腹膜透析病人併發包囊性腹膜硬化症之藥物治療。北醫藥訊2013;07第61期

2. Kawanishi H, Kawaguchi Y, Fukui H, et al: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in Japan: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Am J Kidney Dis 2004; 44:729-37.

3. De Freitas D, Jordaan A, Williams R, et a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llowing diagnosis with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Perit Dial Int 2008; 28:271-6.

4. Kawaguchi Y, Kawanishi H, Mujais 8, et al: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definition, etiology, diagnosis, and lrealment. Perit Diallnl 2000; 20(S4): S43-55.

5. 蔡豪軒、姜至剛:腹膜透析之慢性機械性併發症與腹膜硬化症。腎臟與透析2009;21:249-254。

6. Khanna A, Plummer M, Bromberek C,et al: Expression of TGF-β and fibrogenic genes 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tacrolimus and cyclosporine nephrotoxicity. Kidney Int 2002 ; 62:2257 -63.

7. Yanez-Mo M, Lara-Pezzi E, Selgas R, 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mesothelial cells. N Engl J Med 2003; 348:403 -13.

8. Allaria PM, Giangrande A, Gandini E, et al: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sclerosing encapsulating peritonitis: tamoxifen as a new therapeutic agent. J Nephrol 1999 ; 12:395 -7

9. Evrenkaya TR, Atasoyu EM, Unver S, et al: Corticosteroid and tamoxifen therapy insclerosing encapsulating peritonitis in a patient on continuous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4; 19:2423-4.

10. Kawanishi H, Moriishi M, Ide K, et al: Recommendation of the surgical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Perit Dial Int 2008;28 (Suppl 3):S205-10.

11. Kawaguchi Y, Saito A, Kawanishi H,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in Japan, 2005: diagnosis, predictive markers, treatment,and preventive measures. Perit Dial Int 2005;25 (suppl 4):S83-S95.

12. Suzuki H (ed): Home Dialysis in Japan.Contrib Nephrol. Basel,Karger, 2012;177: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