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Vol. 32 No.3
Sep. 30 2016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出版

編撰中文維基百科藥學的契機


大林慈濟醫院研究部研究員 辜美安
大林慈濟醫院藥劑部藥師 郭孟璇

摘要

維基百科近年已成為不少民眾和醫療人員的一個主要醫學資訊來源,目前英文維基百科擁有四百八十多萬條目,而中文維基百科則只有約八十萬條目,在藥學方面資料的質量,中文維基百科尤為顯得相形見絀。因此,本文藉由介紹維基百科的概念,指出中文維基百科藥學條目的現況,提出醫療專業人員和學生可以如何把握此機遇,積極分享所學,實踐社會關懷,提升中文維基百科藥學相關條目的質量,並為網上的藥物資訊的正確性把關。

關鍵字:網際網路、醫療資源、藥學、維基百科

壹、前言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和普及化,網際網路已成為主流資訊來源,除了民眾外,醫療人員、醫護學生和藥師亦採用「維基百科」 (Wikipedia) 以獲得所需的專業資訊1-3。雖然維基百科的品質曾受到部分人士的質疑4,5,然而,這樣的疑慮並沒有減低維基百科的受歡迎程度,因此,本文藉由介紹維基百科,探討中文維基百科藥學條目的現況,並且提出醫療專業人員能如何把握此契機,分享知識,提升中文維基百科藥學相關條目的質量,並為網上的藥物資訊的正確性把關。

貳、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 wiki 核心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曾說:「想像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能自由分享所有人類知識的總和」。英文版的維基百科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運作並即快速成長,截至2015年2月,英文維基百科共計482萬項條目,每個月約有284萬次的編撰6。維基百科的醫學相關內容在255種語言中,共超過15萬篇,參考資料逾95萬條,在2013年被閱覽近49億次,可算全球最被使用的醫學資源之一7

中文維基成立於2002年10月,到2015年2月為止,擁有超過80萬篇條目,每月共有5.4億的點閱次數6。維基百科的成功在於其 wiki 開放性網路協作式寫作系統,其特色是能讓多人對文本進行瀏覽、創建和更改,適合用於需要發揮集體智慧的企劃創作。該系統其中一個關鍵功能是採用軟件開發常見的「版本控管」(revision control) 以加強維基百科上的資料之「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簡單而言,版本控管就是當某一檔案被修改時,系統會自動對原有的檔案進行備份,因此檔案從建立的一剎起,期間所有變更的內容、曾被修改的次數、時間點、修改者的用戶名的資料皆留下紀錄。假如某一條目遭受惡意破壞,管理人可透過版本控管系統輕易地將檔案復原到先前的狀態,並且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事件再次發生,例如封鎖用戶或其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等,故此,版本控管系統亦間接地加強維基百科內容的穩定性。

造成維基百科快速成長的另外一個因素應該可歸功於它採用「GNU 自由檔案授權條款」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GFDL) 和「創作共用授權條款」(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的共享理念,與傳統著作權不同,一方面它讓創作者與大眾分享其創作,卻又可保留部分權利。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一般都是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協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ShareAlike License 3.0, CC BY-SA 3.0) 提供共享,只要滿足其協定,註明著作來源 (Attrition) 與同意以相同方式分享 (ShareAlike),任何人均可以自由且免費的閱讀、重製、修改與再釋出維基百科內容的任何部分或全部。

參、編撰維基百科藥學內容的契機

不論使用何種搜尋引擎作為找尋健康資訊的起點,維基百科的網站往往都是領先排名8。一項美國的研究,以4個搜尋引擎搜索278種常見處方成藥成份的資料,發現維基百科網站和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網站是排序最前的搜尋結果9,由此可見,維基百科的影響力不容置疑,可是,中文維基百科在藥學條目的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D%AF%E5%AD%A6),相較英文版,顯得頗為貧乏,主頁只有300餘字,亦沒有參考文獻,反觀英文版卻是6千多英文字和大量插圖,並且附有超過30項參考文獻,英文版更有一個藥學及藥物學專設入口網站 (port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rtal:Pharmacy_and_Pharmacology),讓尋找藥學相關資料非常方便,而中文的藥學或藥物的資訊則顯得分散。此外,從「藥物英文名稱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D%AF%E7%89%A9%E8%8B%B1%E6%96%87%E5%90%8D%E7%A7%B0%E5%88%97%E8%A1%A8) 或「分類藥物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8%86%E7%B1%BB%E8%8D%AF%E7%89%A9%E5%88%97%E8%A1%A8) 就能看出有中文資料的藥物確是寥寥無幾。此外,各個華語社會對一些藥物如 Sildenafil 的中文翻譯、商品名和民間俗稱亦大相徑庭,在處理上必須避免出現地域中心造成的偏差。藥學專業人員和學生應抓住維基百科的契機,貢獻所學,提升中文維基百科藥學相關條目的質和量,實踐社會關懷的公共衛生理念。

肆、維基百科的可信性

隨著維基百科的規模日漸增大,批評的聲音亦逐漸變多,其中主要的包括缺乏權威性、不可靠和意見偏頗等10,然而,由專家操刀的傳統印刷版百科全書也有百密一疏的情況,維基百科和傳統印刷版百科全書兩者的正式比較,可追溯到2005年權威學術期刊 Nature 的一項報告,專家比較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同一主題的文章,在42項與科學有關的條目中,維基百科出現4個觀念上的錯誤,大英百科全書則有3個,至於其它較輕微的錯誤,維基百科有162個,大英百科全書則有123個,可見兩者的品質不相伯仲4

自從與大英百科全書比較的一篇研究報導出現後,不同的醫學領域亦相繼進行類似的分析,其中包括針對藥物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分析11,而英文和德文維基百科的藥物相關資料,相比教科書,在準確性和涵蓋性屬於優良,適合大學醫科學生作為教材之用12。英文維基百科的醫學條目水平相對理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維基醫學計劃」 (WikiProject Medic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ikiProject_Medicine) 的成立,該計畫致力增進、改善維基百科醫學與健康相關條目,例如加入高品質參考文獻和影像檔案等,並且有明確的品質等級量化目標。

伍、如何推動維基百科的編撰

首先,遇到錯誤的藥物資訊,應該積極予以修正。一項在德國、奧地利挪威5所醫學大學共1,365位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97%的受訪者表示曾發現維基百科的醫學資料有誤,當中65%表示不懂如何修改維基百科上的資料,而15%雖然懂得修改但卻任由錯誤繼續存在,只有12%會立即修正錯誤之處13。由此來看,不懂修改維基百科是阻礙改善條目的一個阻力,其原因可能是缺乏學習編輯技巧的動機,亦可能是擔心不能掌握編輯程式的技巧。一個解決的方法,於在職人士可以舉辦編輯維基百科的課程,讓從未接觸過維基百科編輯者了解維基百科的格式,並從編輯已有的條目開始,繼而創建新條目,或為條目增加插圖。至於改進的條目的先後取捨,可考慮先從對一般民眾生活較有關係的著手,例如「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量」和各種常見非處方藥物等。有研究指出28%的藥師利用維基百科找尋藥物資訊,當中是以藥物的副作用為主3。對於剛接觸維基百科的使用者,表一列出一些相關的網址,可增加對維基百科的基本認識和了解其編輯的格式。

 

表一 維基百科相關網址

 

至於仍在大學或研究所進修的藥學學生,老師可把編輯維基百科藥學條目納入專題作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醫療數位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透過撰寫和編輯維基百科的專業學科條目之過程,加強閱讀、批判、整合一手文獻的能力,同時亦可增加對電子健康的素養 (ehealth literacy),國外有可供參考的例子14-15

此外,相關專業公會可透過成為業界領導典範、教育和升等獎勵的方式鼓勵會員參與維基百科編輯。雖然維基百科的貢獻並非傳統學術發表,但學術研究的影響力不一定只能憑「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 的單一標準予以衡量,當研究的結果,能透過大眾經常接觸的媒體而達至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和促進實質健康時,研究的「社會影響」 (social impact) 其實也是學術貢獻的一種。

實證醫學是當代醫學的主流,強調「證據來源」、「文獻等級」與「建議強度」。在一些醫學常用的資料庫如 Micromedex、DynaMed、UpToDate,在引述資料時也非常重視證據等級 (如使用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證據等級評比系統」)。一些大型期刊除了定期出刊外,也提供附有文獻證據為基礎的臨床建議,如 BMJ Best Practice 和 JAMAevidence,這些資源主要是為醫學專業人士而設且往往需要付費才能獲得完整的資料,因此,對一般民眾的可用性極低,至於維基百科則是一個唾手可得的網上免費資源,其方便性造就它快速成長的優勢,但對於維基百科編撰者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能在維持藥學資訊的準確性的同時,兼顧內容的易讀性,讓一般用者都可輕易理解。

陸、結論

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期望任何人都能自由的使用人類知識的總和,每一位醫療專業人員都有責任為此崇高理想一盡己力,本文透過文獻回顧和介紹,希望能激勵藥學相關專業人員,投入心力,豐富中文維基百科上的藥學和藥物資訊,並且以專業角度檢查相關條目的正確性,藉此提供民眾易懂、可信、最新和完整的用藥知識參考。

 

 

The Opportunities for Editing Pharmacology Articles in Chinese Wikipedia

Malcolm Koo1, Meng-Hsuan Kuo2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Dalin Tzu Chi Hospital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alin Tzu Chi Hospital
2

Abstract

The Wikipedia has recently become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used by the public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Currently, there are more than 4.8 million articles on English version of Wikipedia but the Chinese version only has approximately 0.8 mill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he articles related to pharmacy, the Chinese Wikipedia appeared to be particularly inferior by comparis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ains and advocates how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n Wikipedia by present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Wikipedia and show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pharmacy entries on the Chinese Wikipedia.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should proactively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engage in social care through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armacy-related entries on the Chinese Wikipedia and safeguarding the accuracy of medication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參考資料:

1.Hughes B, Joshi I, Lemonde H, Wareham J: Junior physician's use of Web 2.0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Int J Med Inform 2009; 78(10): 645-55.

2. Allahwala UK, Nadkarni A, Sebaratnam DF: Wikipedia use amongst medical students - new insights into the digital revolution. Med Teach 2013; 35(4): 337.

3. Brokowski L, Sheehan AH: Evaluation of pharmacist use and perception of Wikipedia as a drug information resource. Ann Pharmacother 2009; 43(11): 1912-3.

4. Azer SA: Is Wikipedia a reliable learning resource for medical students? Evaluating respiratory topics. Adv Physiol Educ 2015; 39(1): 5-14.

5. Giles J: Internet encyclopaedias go head to head. Nature 2005; 438(7070): 900-1.

6. 維基百科:維基百科。2015年9月2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B%B4%E5%9F%BA%E7%99%BE%E7%A7%91

7. Heilman JM, West AG: Wikipedia and medicine: quantifying readership, edito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language. J Med Internet Res 2015; 17(3): e62.

8. Laurent MR, Vickers TJ: Seek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line: does Wikipedia matter? J Am Med Inform Assoc 2009; 16(4): 471-9.

9. Law MR, Mintzes B, Morgan SG: The sources and popularity of online drug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of top search engine results and web page views. Ann Pharmacother 2011; 45(3): 350-6.

10. Wikipedia: Criticism of Wikipedia. September 2,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iticism_of_Wikipedia

11. Kupferberg N, Protus BM: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drug information in Wikipedia: an assessment. J Med Libr Assoc 2011; 99(4): 310-3.

12. Kräenbring J, Monzon PT, Gutmann J, et al: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drug information in Wikipedia: a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textbooks of pharmacology. PLoS One 2014; 9(9): e106930.

13. Herbert VG, Frings A, Rehatschek H, et al: Wikipedia - challenges and new horizons in enhancing medical education. BMC Med Edu 2015; 15(1): 32.

14. Callis KL, Christ LR, Resasco J, et al: Improving Wikipedia: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Trends Ecol Evol 2009; 24(4): 177-9.

15. Burdo JR: Wikipedia neuroscience stub editing in an introductory undergraduate neuroscience course. J Undergrad Neurosci Edu 2012; 11(1): 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