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Vol. 34 No.1
Mar. 31 2018
中華民國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版

多汗症之中醫輔助療法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
林怡慧、戴俊典、林育

摘要

多汗症 (hyperhidrosis) 汗出過多的情形屬於中醫自汗的範疇,中醫理論認為氣虛為本病之主要病因,其證型以肺氣不足、脾氣虛弱為主,故治療上首重補氣、固表, 若能從調理體質著手,依證型施以適當的治療方劑,即可達良好之改善成效。

關鍵字:多汗症、自汗、中醫療法、hyperhidrosisspontaneous perspir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壹、前言

所謂多汗症,指的是人體分泌的汗液量,超過正常生理調節體溫之所需。造成多汗症的原因可分成原發性和續發性,其中又以原發性占多數,故本文以探討原發性多汗症為主。原發性多汗症一般好發於小孩和青少年,甚至持續到終身,其病因不明,影響的部位以腋下、手掌和腳底居多,若未積極改善,將影響到病人的社交、工作表現,並增加發生皮膚疾患的風險1。西醫在處置上可採取藥物和手術治療,但目前尚未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核准之口服治療藥物,而手術治療則有代償性出汗之困擾,這些因素皆可能影響病人的治療意願。在中醫方面,認為本病以氣虛證型為多見,且涉及肺、脾、肝等臟腑失調,因此透過辨證論治的觀點,從調理體質著手,多汗症將可獲得良好之控制。

貳、西醫的診療方式

位於人體有三種汗腺:小汗腺(eccrine)、大汗腺 (apocrine) 及中間型汗腺 (apoeccrine),其中以小汗腺與多汗症最具關連性。小汗腺大量集中於手掌、腳底和腋下,主要的功能為調節體溫,其分泌是受到交感神經所製造的乙醯膽鹼 (acetylcholineAch) 來調控。由於2550%的病人具有家族史,這顯示遺傳亦為多汗症的成因之一。另外,熱跟情緒的刺激也會惡化出汗的情形,所以原發性多汗症可能的致病機轉為神經性 (neurogenic) 反射迴路過度刺激小汗腺,或是對熱跟情緒的刺激產生不正常的反應,進而引起汗液過度製造1,2

一、診斷方式

原發性多汗症的診斷標準為在沒有任何明顯原因下,於病灶處可見連續出汗超過6個月,且至少有2項以上表現符合下述情形:(一)發生部位在雙側且相對對稱、(二)影響到病人的日常活動、(三)發生的頻率每周超過一次、(四)在25歲前就開始出現症狀、(五)具有原發性多汗症之家族史以及(六)在睡眠期間停止汗出1,2

二、治療方式

在處置方面,可分成非手術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止汗劑 (antiperspirants) 的使用、離子電泳法 (iontophoresis)、皮內注射 onabotulinumtoxinA 和口服全身性藥物2。第一線療法為局部使用含 aluminum chloride hexahydrate 的止汗劑,而對於手汗及腳汗較多的病人,離子電泳法也可優先考慮使用。離子電泳法的治療方式是將手掌或腳底浸於含直流電的自來水,透過電流將氫離子導入皮膚,可暫時阻斷汗腺的分泌。若第一線治療反應不佳時,可皮內注射 onabotulinumtoxinA 作為替代療法,其作用機轉為抑制突觸前之神經元釋放 Ach 到達汗腺,而減少汗液的分泌,目前 FDA 所核准的適應症是用於腋下多汗1

當上述療法未達改善成效時,則進一步考慮使用全身性口服藥物和手術做治療。在藥物方面,雖有文獻指出可使用抗膽鹼製劑 (propanthelineoxybutynin glycopyrrolate) clonidine 來減少汗腺的分泌,可是卻有口乾、視力模糊或低血壓等副作用,且目前皆未獲 FDA 核准應用於多汗症之治療;手術方面包括腋下汗腺切除或內視鏡經胸腔交感神經節阻斷術 (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但部分病人於術後可能造成代償性出汗,而影響其治療意願1,3

參、中醫基礎理論

汗乃津液所化生,存於內者為津液,發泄於外者為汗。《素問.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指出汗液是由陽氣蒸化津液,並由汗孔排出所形成的4。而汗液的分泌和排泄又與衛氣有關,衛氣乃水穀精微所化生之氣,藉由肺氣的宣發而散布於肌表。《靈樞.本藏》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即說明衛氣具有固護肌表,防禦邪侵,溫養臟腑及調節汗液的功能5

因肺氣宣發無力,使衛氣不能固外,汗孔不能密,而引起津液過度外泄為汗之病症,稱為多汗症。由於活動時陽氣敷張,汗孔開闔失司,故可見白天汗出更為明顯,因此將原發性多汗症歸屬於中醫自汗的探討範圍中6

肆、病因病機

氣虛為多汗症之主要病因,其中又以肺氣不足和脾氣虛弱為常見。由於肺主氣、肺與皮毛相表裡,當肺氣不足時,肺的宣發無力,故衛氣散布失常,將引起汗孔開闔失司而津液外泄;而脾的運化功能與衛氣的生成有關,當脾氣虛弱時,則水穀精微運化失司,導致衛氣生成不足,一旦衛外機能減退,則汗孔不密而自汗出5,7。此外,“肝氣和調,則衛氣從之”,當肝失疏泄,則水道不暢,衛氣運行不利,或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而致肝火或濕熱內盛,故熱蒸津液於肌表,而發泄為汗5,8

由此可知,自汗的發生與衛氣有關,並涉及肺、脾、肝等臟腑。因此治療時應根據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的觀點,選用適當的治療方劑,對症下藥,以達到較佳的臨床療效。

伍、辨證論治

從病因病機來看,本病多由氣虛所引起,其中又以肺虛和脾虛為臨床常見的證型;但部分患者因濕熱所造成的自汗則屬實證,所以治療上需審慎辨其臟腑及表裏虛實,針對虛證者可施以益氣,固表,實證者應清肝瀉熱,化濕和營。根據中醫辨證的概念主要將自汗分成三種證型。

一、肺氣不足

由於素體虛弱、病後體虛、或久患咳喘而耗傷肺氣,肺氣虧虛者,肌表疏鬆,表衛不固,則津液外泄而見自汗9,10。臨床表現有汗出怕風,勞則汗出尤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苔薄白和脈細弱等氣虛症狀7,11。治療上可選用的方劑為玉屏風散,若汗出嚴重者可加浮小麥、牡蠣加強固表斂汗;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益 氣固攝8,10

(一)治療原則

益氣固表。

(二)代表方劑

玉屏風散,出自《世醫得效方》:1.組成:黃耆、白朮、防風。2.方義:本方為益氣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劑。方中黃耆為君藥,性味甘溫,可大補脾肺之氣,又可固表止汗;以白朮健脾益氣為臣藥,來協助黃耆發揮益氣固表的作用;佐以防風使衛氣得補而風邪外散。三藥合用可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既可補氣實衛固表,也可疏風止汗 12,13

二、脾氣虛弱

因飲食失調,勞倦內傷,或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薄弱以致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氣血生化無源,日久則氣血皆虛,氣不攝汗,而自汗出。臨床表現為納食減少,氣短懶言,四肢乏力,便溏,舌淡及脈緩。治療上的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若汗出甚者,可加附子、麻黃根、小麥9,10

(一)治療原則

補脾益氣。

(二)代表方劑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認為中即中焦脾胃,所謂“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為後天之本,生化氣血之源,中氣壯則氣血足。1.組成:黃耆、人參、白朮、炙甘草、當歸、陳皮、柴胡、升麻。 2.方義:本方重用黃耆以補中益氣固表,視為君藥;人參、白朮、炙甘草為臣藥,具補 氣健脾之效;因氣虛久致營血虧虛,故施以當歸補血和營,連同人參、黃耆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柴胡、升麻可升舉陽氣,助人參、黃耆升脾氣於肌表。此方各藥合用可補氣健脾,升清降濁 9,12

三、邪熱鬱蒸

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肝火偏旺或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導致肝火或濕熱內盛,熱蒸津液外泄為汗8,10。臨床表現為蒸蒸汗出,汗液易黏,煩躁,口苦口乾,面赤烘熱,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 7。治療時可選用龍膽瀉肝湯,若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2

(一)治療原則

清肝瀉熱,化濕和營。

(二)代表方劑

龍膽瀉肝湯,出自《醫宗金鑒》:1.組成:龍膽草、梔子、柴胡、黃芩、澤瀉、木通、車前子、生地、當歸、甘草。2.方義: 本方是由小柴胡湯加減而來,用於治療肝膽 之火上逆及肝經濕熱下注。龍膽草為君藥,性味苦寒,能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梔子苦寒入肝瀉火;柴胡、黃芩清膽火;澤瀉、木通、車前子輔助龍膽草清下注之濕熱;佐以生地、當歸疏肝養血、並預防苦寒藥傷陰敗胃;甘草調和諸藥。故本方為清肝瀉火、清利濕熱之劑,以清中有行利,利中有補益,補中有疏泄,驅邪而不傷正為特色 12

陸、外治療法

除了用內服藥做治療,也可搭配外治療法如止汗散協助改善自汗的症狀。止汗散的製程和使用方式:取五味子與五倍子以21混勻後研成粉末,過200目篩,以適量陳醋調成丸狀,於睡前敷於臍部,至次日清晨取下,三天為一療程,即可達明顯的止汗效果14

柒、結論

原發性多汗症若未積極治療,除了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外,也可能增加發生其他皮膚疾患的風險。由於目前尚未有 FDA 核准用於治療多汗症的口服藥物,若採用手術治療則會有代償性出汗之困擾,而影響病人的治療意願。從中醫觀點探討,本病與氣虛體質有關,且最常涉及脾、肺、肝等臟腑,在治療上若能透過辨證論治之原則,依不同體質證型給予適當的治療方劑,加以外治療法提高療效,將能有效改善症狀,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Chinese Medical Adjuvant Therapy in Hyperhidrosis

Yi-Hui Lin, Jun-Dian Dai, Yu-Shi L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iayi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yperhidrosis or excess sweating belongs to the abnormal spontaneous perspiration. It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qi deficiency i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ue to the deficiency that invaded the lung and the spleen as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sease, the treatment mainly emphasized on invigorating qi and consolidation of exterior. To achieve a better ameliorate effect,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the harmon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stitution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參考資料:

1.Smith CC, Pariser D. Primary focal hyperhidrosis. In: UpToDate, Post TW(Ed), UpToDate, Waltham, MA. (Ac- cessed on May 31, 2017.)

2.Smith FC: Hyperhidrosis. Surgery 2013; 31: 251-5.

3.Gee S, Yamauchi PS: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hyper- hidrosis. Thorac Surg Clin 2008; 18: 141-55.

4. 馬克亞:論汗證三因素。中醫臨床研究2010;2:12-3。

5. 李曉輝:汗出異常與衛氣關係之淺晰。陝西中醫2007;28:1085、1101。

6. 朱仕兵、陳志明:自汗臨證辨治淺析。實用中醫內科 雜誌2008;22:49。

7. 李玉霞、陳鳳珍:試論汗證之中醫治療。中國實用醫藥2009;4:194。

8. 萬浩鵬、許惠利:汗證的辨治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 雜誌2011;12:1514-5。

9. 艾志福、徐義勇、丁敏等:自汗病治療藥物性味歸經 頻數分析。中醫藥導報2014;20:37-9、47。

10. 張伯臾:中醫內科學。第二版。臺北:知音出版社1992;42、156-62。

11. 蔣燕:自汗、盜汗辨析。上海中醫藥雜誌2004;38:5-6。

12. 游士勳、張錦清:實用中醫方劑學。第八版。臺北: 志遠書局1999;83-6、373-5、434-5。

13. 林潔、方紅紅、許愛英:玉屏風散臨床應用舉隅。山 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13:90。

14. 潘桂英:外用中藥止汗散治療幼兒汗證70例臨床分 析。醫學信息2013;26:530。

 

通訊作者:林怡慧/通訊地址:嘉義縣朴子市嘉朴路西段6號

服務單位: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聯絡電話:(O) 05-3621000 ext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