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Vol. 35 No.2
Jun. 30 2019
中華民國一○八年六月三十日出版

系統藥品流向追蹤,掌握給藥時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科藥師 黃鏡樺
中山醫學大學藥理學科副教授 李建瑩

摘要

本院於2009年導入 HIS 住院電子病歷,規劃藥品追蹤定位系統同步上線,推行初期效果不彰,以致藥品遺失層出不窮,對病人用藥安全藏有潛在威脅與危險,因系統需各單位合作,故成立跨領域團隊,進行對策改善,以期藥品追蹤定位系統之詳實度更臻完整,確實發揮功能。藥品追蹤定位系統 Drug Tracking System,簡稱 D-Tracking,以仿物流追蹤之原理,從醫囑開立起始,至執行醫囑給予病人用藥的『已執行』,每一經手人員均需刷入條碼,以利追蹤藥品狀態,確保病人用藥安全。運用介入型研究方法 (Interventional study),強化 D-Tracking 之功能,分為策略規劃、成效監測、品質提升三個層次,以10個指標進行分析管控,數據收集除改善前後,為確保執行成效,續於2018年第一季追蹤,均有明顯改善幅度之呈現,整體條碼刷入率更達設定值 (95%),達到96.46%,確實管控醫囑藥品流向,達到提升用藥安全之目的。

關鍵字: 條碼、流向追蹤、用藥安全

壹、引言

條碼給藥系統 (Bar 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BCMA) 在1995年,從美國Colmery-O'Neil 退伍軍人醫療中心開始實行1,主要的功能與目標在於提昇給藥的準確性,紀錄給藥的歷程,從而預防疏失的發生;與藥物相關的疏失事件,從美國國家科學院國立醫學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醫療疏失事件中,佔據極重的比例2,而這些藥物相關疏失,從醫囑開立至完成病人給藥,每一個環節、流程均可能發生,在台灣病人安全通報2016、2017年報藥物事件中,屬傳送過程中的疏失亦佔1%、0.9%3,4;而人為因素,是藥物錯誤中的重要因素5,參考國外研究,BCMA 確實能有效降低疏失發生機率,國內亦從2005年著手推行。

然而,良好系統需要臨床上妥善使用才能發揮成效,要確實刷入條碼,仍需硬體與人員配合,藥品流向正確性與時效性牽動病人用藥安全,有其徹底落實之重要,故本研究目標期能透過組成跨領域團隊,擬定對策,進行系統改善,以達到醫囑藥品流向閉環管理監控之目的。

貳、方法

運用介入型研究方法 (Interventional study),強化 D-Tracking 之功能,達到醫囑藥品流向追蹤管控,提升用藥安全之目的。規劃設計分為策略規劃、成效監測、品質提升三個層次,將管理、教育、指標監測、成本效益、品質提升等內涵納入,以統籌規畫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品追蹤定位系統。

藥品傳遞的過程,跨越多個部門,D-Tracking 系統要健全詳實,須人員合作與設備到位,團隊規劃在結構面,著手進行軟硬體建置、教育訓練、風險管控與作業流程建置。硬體設備改善部分,於藥劑科增設手持行動附二維條碼掃描器電腦,護理人員方面,於2017年新建置行動護理 APP,透過行動公務手機,可進行藥品簽收刷入條碼,並同步更新狀況至 HIS 系統。配合醫院建置智慧化與優化,於2016年底至2017年初,全面完成主機 sever更新升級,將頻寬由原100 MB 提升至10 G,系統速度變快,讀取條碼延遲讀取甚至當機之情況亦隨之下降。人員部分進行多管道、跨科別宣導,將藥品狀態刷入條碼步驟納入標準化作業流程,增修稽核機制,列入品質管理的項目。透過人員訓練與 SOP 制定,評估執行的準確性與落實性,監控稽核率,進行宣導、教育訓練,來控管風險。

研究期間自2016年12月介入,施行對策改善,收集2016年6至11月資料為改善前數據,與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改善後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做為成效評估之依據,於2018年1至3月進行後續追蹤,確認對策改善之有效性。

評估方式在滿意度調查以臨床護理人員為基礎,資料統計與分析利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統計分析軟體來完成。

參、成效結果

規劃設計以策略規劃、成效監測、品質提升三個層次進行,擬以10個指標進行成效評估。

一、策略規劃

D-Tracking 採醫囑逐一作業模式,以系統產出的醫囑單號追蹤,精準度與安全性高,不易發生處方疏漏的情形。透過多管道執行作業方式,除桌上型電腦搭配條碼讀取器,另有行動裝置:行動護理 APP、行動藥事服務系統、中山附醫 APP 等進行作業登錄與查詢、推播通知等功能。

系統設計沿醫囑流向,依據不同職類設計的13道藥品狀態作業模式,以門診、住院兩大部分區分,門診從診間醫囑開立開始,進入門診藥局的6道調劑作業模式,若超過一定日期藥品未發出,則由藥師進行退庫之條碼登錄並退藥,該筆處方藥品將不進行健保申報;住院部分則沿醫囑流向設定7道模式 (圖一);為求條碼作業能達到快速、準確刷入,設有11道防漏刷防堵防錯機制,預防錯誤操作 (表一)。

139-015.tif

圖一 13道藥品狀態作業模式

 

表一 防漏刷防堵防錯機制

硬體設備改善部分,藥劑科除原本每一工作檯面均架設桌上型電腦,再增設手持行動附二維條碼掃描器平板電腦;護理人員除行動護理工作車外,於2017年建置行動護理 APP,配合新購行動公務手機,可進行領取藥品簽收刷入條碼,並同步更新狀況至 HIS 系統,硬體設備擴充至人力與硬體比例1:1.49。軟體系統改善部分,以系統修改建置需求完成度作為建置達成率之呈現依據 (表二)。

 

表二 策略改善指標數據改善前後與追蹤比較

 

二、成效監測

規劃以指標監測進行評估分析,並輔以對護理同仁的『住院病人藥品配送滿意度調查』;執行藥品追蹤定位系統相關作業若有疏失,如藥品遺失、或藥品進出量錯誤等,屬於藥物事件相關之疏失,則進行院內異常事件通報,作為流程審視、檢討改善 (表三)。

 

表三 成效監測指標數據改善前後暨後續追蹤之比較

 

(一)住院藥品配送滿意度調查

藥劑科對護理人員『住院病人藥品配送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在『配送時效性』滿意度部分,改善前80.32%,改善後84.66%,整體滿意度改善前91.34%,改善後92.09%。

(二)條碼刷入率之改善

策略規劃整體條碼刷入率閾值為95%,整體條碼刷入率之定義為住院端5道關卡:調配完成、已核發、傳送中、已送達及已執行等各刷入率之平均值。分析『已送達』的刷入率,改善前後平均刷入率由73.29%上升至81.46%,成長11.15%,整體刷入率達到閾值,為96.06%,於2018年1月至3月進行追蹤,『已送達』刷入率已達85.54%,整體刷入率96.46%,顯示大家已能確實落實於常規執行,宣導已得到良好的成效。

(三)調劑時間

評估調劑等相關作業時間是否因各道關卡刷入條碼而延長?分析研究自2013年至2018年3月藥劑科調劑整體作業時間,調劑作業時間以醫囑開立時間至門診完成『審核』、住院『已核發』進行計算,門診平均年處方量57,677筆,調劑時間平均為9.19分;住院處方量年平均721,746筆,調劑時間為9.90分,參考同儕處方調劑時間6,相形之下,作業時間並無大幅延長,納入指標監控,確保流程作業順暢度。

(四)調劑錯誤率

藥品追蹤定位系統在刷入條碼時,系統同時帶入藥品圖片以供核對確認,對臨床作業增設一道品質管控機制,藥劑科於2012年發表『某醫學中心門診調劑作業條碼化前後跡近錯失之分析比較』7,2011年5月至10月導入系統條碼化前,計268筆 (0.075%),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導入後為205筆 (0.055%),評估跡近錯失紀錄筆數及發生的比例均有下降 (圖二)。

 

139-016.tif

圖二 調劑錯誤率 near miss 2013Q1至2018Q1

三、品質提昇

藥品追蹤定位系統的設置有2項大重點:一為確認病人領藥用藥的正確性,是否有正確給藥到病人身上;另一個重點為藥品庫存成本管控,設置『護理站藥品追補紀錄單』,取消過往護理人員電話通知就登記給藥之方式,改憑單至藥劑科申請,針對 stat、prn、住院首日處方,以藥品價格、追補藥品的件數、及追查找藥耗損的時間為座標軸,以泡泡圖呈現,藥價以健保價或自費價為計算,追捕找藥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成本的計算除了有形的藥價外,以追補件數及找藥時間來呈現隱藏在背後的人力耗損成本。經過對策改善,以改善前後及後續2018年第一季追蹤數據,在藥價部分、追補件數及耗費找藥時間,均呈現大幅明顯之改善,且2018年3月藥品追補事件為0件(圖三)(表四)。

 

139-017.tif

圖三 藥品追補成本泡泡分析圖

 

表四 結果面之指標數據改善前後暨後續追蹤之比較

 

實測本院二維條碼掃描器讀取條碼平均速度為0.47秒,以每日白班加護病房單位每小時最高處方量100份計算,單以刷取條碼部分僅花費47秒,與動輒耗時20~30分鐘起跳找藥,至少動員人力:護理、藥師、傳送等人力成本相比,刷條碼簽收藥品實際上相對經濟與有效益。

肆、討論

檢視策略規劃、成效監測、品質提升三個層面,10個監測指標均得到顯著的改善,以本院異常通報藥物事件中,傳送過程中疏失從改善前17.14%,改善後數據雖因鼓勵通報,但相較下下降至16.33%,後續於2018年第一季追蹤,已大幅改善至2.94%,但仍有許多規劃,有待團隊研究改善,如成效監測方面,針對藥品配送的時效性,為滿意度調查中較不佳的部分,目前已著手規劃自動藥櫃設置於護理站,希望能改善護理候藥時間,若面對病人的病情變化、緊急領藥狀況,也能不倉促、且更有效率;品質提升方面,藥品追蹤定位系統希望能向上延伸至藥庫庫存作業,進行智慧化精實管理與效能提升。

伍、結論

本院自2009年投入研發精進條碼運用迄今十年,歷年成果,俱發表於各研討會,及國內外壁報、論文發表,藥品追蹤定位系統 D-Tracking 能有效發揮條碼管理監控的功能,逐筆醫囑登錄追蹤,在2018年 Q1詳實、準確比例達96.46%,同時也建立人員專業、負責的精神,確保病人用藥安全。

 

 

Drug Flow Tracking in the System, Taking Control of Effectiveness of Administation

Ching-Hua Huang1, Chien-Ying Lee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1
Department of Medicine,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2

Abstract

In 2009, the hospital introduced HIS inpatient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planned the drug track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 to be launched online. The initial effect was not good,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drug products, which poses potential threats and dangers to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safety. The cross-disciplinary team will improve the countermeasures, so that the detailed tracking system of the drug tracking system is more complete and functional. Drug Tracking System (D-Track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ogistics tracking, star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edical order, and executes the “executed” of the medication given to the patient by the doctor. Everyone needs to brush the barcode to Track the state of the drug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Using the Interventional study method, the function of D-Tracking is strengthened,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strategy planning, effectiveness monitoring,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analysis and control are carried out with 10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data colle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Continued tracking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8,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presentation, the overall bar code brushing rate reached a set threshold (95%), reaching 96.46%, indeed control the flow of medical drug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drug safety.

參考資料:

1.Mary V. Wideman, Michael E. Whittler, Timothy M. Anderson, Bar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mplementation , Advances in Patient Safety: Vol. 3.,437-51.

2. 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editors.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9.

3.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6年年報

4.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7年年報

5. Ottawa (ON): Canadian Agency for Drugs and Technologies in Health,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Electronic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cor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edication Transcription Errors: Review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2016 Dec 8

6. 高雅慧、蔡瑞真、林素真,2006,合調劑與藥事服務品質之探討之研究

7. 黃鏡樺、李惠超、蔡敏鈴,2012,某醫學中心門診調劑作業條碼化前後跡近錯失之分析比較,社團法人臺灣臨床藥學會101年度第12屆第3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壁報論文 2012-P167

 

通訊作者:李建瑩/通訊地址: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藥理學科副教授/聯絡電話:(O) 04-24739595 ext 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