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Vol. 39 No.3
Sep. 30 2023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九月卅日出版

糖尿病藥療與食療之中藥觀點


郭宸瑞1、周佳玉1、陳立偉2


1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科、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





摘要


對於糖尿病這個長久以來便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有盛行率逐漸攀升的疾病,古今中外的醫家無不致力於嘗試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醫為中華文化傳承的瑰寶,在治療糖尿病上已傳承千年。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許多中醫使用的藥材如:黃連、桑葉、五味子等藥,因其有效成分可抑制α-葡萄糖肝酶(α-glucosidase)、DPP-4等與現代西藥相仿的機轉,而能有效控制糖尿病1
本文將對中醫治療糖尿病之觀點,及常選用的降血糖中藥與日常生活中常見有調節血糖功效之食物作簡介。


關鍵字: 糖尿病、糖尿病中醫治療、降糖中藥、降糖食物




壹、前言


中醫治療將糖尿病歸屬於「消渴症」範疇,患者通常有多飲、多食、多尿及形體消瘦等病證的表現。治療上會在「陰虛燥熱」的基礎上,分別從肺、胃及腎等不同面向進行辨證論治2。依照不同的辨證結果,選擇相對應的中藥。本文將分別概述用藥選擇及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具有輔助調節血糖效果之食物進行介紹。


貳、糖尿病中醫治療與降糖中藥3,4


隨著患者病程進展階段的不同,用藥上會有所差異。《糖尿病中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及《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兩本書均提及糖尿病中醫的臨床治療分級,根據病程不同階段進展分為:鬱、熱、虛、損等四個時期,再依照證型的演變進行辨證論治(見圖一)。

 



圖一 糖尿病的中醫分期分型4


在糖尿病前期(鬱期)治療上,以行氣導滯、疏肝解鬱、清熱化濕法,治實證之脾胃壅塞、肝氣鬱滯、濕熱蘊脾;以健脾化痰、益氣滋陰治虛證的脾虛痰濕、氣陰兩虛;而進入糖尿病期後(熱、虛、損期)又能再細分成四個主要核心病機5,治療上應與同時常併見的痰(肥胖患者)、濕(糖尿病胃腸病變患者)、濁(高尿酸、高血脂患者)、瘀(糖尿病血管病變患者)等兼證進行辨證論治:以益氣養陰、調理肝木、活血化瘀、健脾益腎等法2搭配使用。


一、陰虛熱盛型5:此時期反向調節激素會增加。


中醫認為,內熱導致糖尿病發生,而持續的傷陰耗氣則使得相關臨床症狀及併發症顯現2。初期病人會有陰虛燥熱之證,陰虛者多腎水不足使五心煩熱;燥熱者多損及肺胃,口乾舌燥,大便秘結。


(一) 燥熱:選擇具清熱潤燥之降血糖中藥。


1. 肺熱傷津:


(1) 天花粉-清熱、潤燥、生津,治肺熱燥咳,亦治胃熱傷陰、消渴症5等。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等有效成分,有降血壓、血脂、血糖等功效6


(2) 葛根-能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用於口渴多飲,其有效成分葛根素(Puerarin),具顯著降血糖效果6


(3) 桑白皮-主治肺熱喘咳。臨床上會用於呼吸、泌尿系統感染及糖尿病治療。現代藥理研究中之動物實驗顯示,桑白皮抽出物(mulberry extract)可抑制α-葡萄糖肝酶(α-glucosidase)而有顯著降血糖功效,其中又以桑白皮總黃酮(Total Flavonoid of Mori Cortex)之降糖效果最好7


(4) 地骨皮-其中有顯著降糖作用的為有機酸成分:牛磺酸8。研究顯示牛磺酸有胰島素樣功能,可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協同胰島素作用降低血糖,可保護修護受損的β細胞,而促胰島素分泌並增加胰島素敏感性8


(5) 玉竹-玉竹滋陰生津,潤肺養胃,滋補氣血。其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可以治消渴症。藥理學研究發現,其成分中的玉竹多醣(polysaccharides from Polygonatum odoratum)有降血糖的功效6


(6) 石斛-石斛滋陰益胃、止渴生津、清肺解熱5,自古以來是為治消渴之要藥之一,其有效成分之一的石斛多醣(Dendrobium polysaccharide)除可降血糖外,與其另一有效成分石斛酚(gigantol),可抗炎及抗血管增生,而能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機率9


2. 胃熱腸燥:


(1) 黃連、黃柏、大黃-三者之有效成分皆具明顯降血糖效果,以此三味藥為組成的三黃瀉心湯或以此為基礎衍生之方,更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消渴的處方之一10


(2) 知母-清熱退火、養陰清熱,主治消渴熱中,為消渴症治療中一重要藥物。研究顯示知母中有效成分中的知母總酚(total polyphenol of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TPAA)、知母聚醣(Rhizoma anemarrhenae polysaccharide)可透過抑制α-葡萄糖苷酶而有顯著降糖作用11


(3) 麥冬-麥冬可清心潤肺、健胃瀉熱,實驗證明其含的麥冬多醣(Ophiopogon polysaccharides)可促進胰島素敏感度,有良好降血糖效果12


(二) 陰虛:選滋陰補腎之降糖藥。


1. 山茱萸


其能補肝益腎,成分中之山茱萸總萜(terpenes from Fructus Corni)能改善血脂血糖代謝,從而長時間調控血糖13。含山茱萸之名方「六味地黃丸」亦是滋補肝腎之常用方,可緩和糖尿病患者之肝腎陰虛引起之諸多症狀。


2. 玄參


滋陰降火、潤燥生津。其含的諸多成分,如玄參素、天門冬素等,可降血壓血糖,常與玉竹、麥冬等作配伍,發揮良好的滋陰作用6


3. 枸杞子


能滋補肝腎、潤肺止咳,用於改善消渴等諸多肝腎陰虛之證6。惟其本身滋膩,糖分含量高,不應為圖其降糖療效而多食。


二、 氣陰兩虛型5:此時期已出現胰島素釋放延遲。


長期的消渴症狀態下,會消耗許多津液,津液不足則陰虛,再傷及氣,病人呈氣陰兩虛之態。此時應選益氣養陰、補脾益肺等藥。


(一) 人參


益氣養陰、補脾益肺、開胃消食、生津止渴,廣泛用於大補元氣之上品珍貴藥材。可改善患者氣血津液不足引起之諸症,具調節血糖及膽固醇等功能6


(二) 五味子


補肝運脾,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積聚」狀態,達到治療消渴的目的。臨床上有許多運用於治消渴的複方,如:玉泉丸、生脈散等複方中皆含有五味子。


(三) 黃耆


補脾益氣益胃,能補氣通氣,氣暢則血循,可促進血液循環。除了是極佳補益藥外,也可用於治糖尿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症6


三、 瘀血內阻型5:此時期血管神經性併發症等開始出現。


熱盛則傷營血,久病則氣血皆損,血行遲滯不順。糖尿病全時期都存在不同程度及組織的氣血瘀滯,初期即有鬱癥,而隨著病程的推進,患者脾腎衰敗程度上升而病機越加顯現。中醫會以活血化瘀法治療此時期之證。


(一) 三七


能活血散瘀,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顯著改善血循。亦可調節血糖、降低血脂5,對延緩糖尿病腎病之發生有良效。


(二) 赤芍


清熱涼血、活血去瘀,治血熱瘀滯。其內含的芍藥苷等成分可擴張血管抗動脈硬化、亦有降血糖等功效6。赤芍亦為常用於活血化瘀消積散癥之方劑「桂枝茯苓丸」的組成之一,其中桂枝、茯苓行血消瘀;桃仁破血;牡丹皮、赤芍破瘀清熱。此方能良好改善血液循環,或可作為活血化瘀法治消渴之候選方之一。


(三) 丹參


丹參活血化瘀效果佳。且除可擴張血管改善血循外,亦具保護肝臟細胞功能,修復肝細胞,可治急慢性肝炎5,從而避免肝病變引起的人體醣類代謝異常,造成糖尿病的發生。關注肝臟之健康狀況與糖尿病況可說是息息相關。鑑此,丹參的運用在治療糖尿病上可說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四、 陰陽兩虛型5:此時期多已合併糖尿病腎病,胰島素阻抗明顯。


患者久病不癒,陰虛久則陰損及陽,致其陰陽俱損。此時體弱,患者常倦怠乏力、 四肢發冷、頭暈目眩或舌淡少津有齒痕,抵抗力弱易罹患他病。


(一) 淫羊藿


補腎助陽,溫補不燥,助陽但不傷陰,為滋養強身良藥。其內含之黃酮類、配糖體等成分,可調節身體機能,有降壓、降血糖等功效6


五、 糖尿病中醫證型、西醫症狀與常用中藥方劑


除了上面所提到糖尿病各證型會運用的中藥降糖單味藥之外,表一統整了糖尿病各期中醫證型與所對應的西醫症狀,及常用之中藥方劑,可供臨床辨證選方之參考。



表一 中西醫之證型症狀對照

 




參、調節血糖食物


除了按時服用藥物控制血糖外,尚有許多食物或健康食品具有輔助調節血糖的功能,糖尿病患者可藉由飲食上的注意及調整搭配藥物治療方能使血糖的控制完善。


一、 難消化性麥芽糊精


為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又稱抗性澱粉。因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能使血糖不會快速增加。近年來常見添加在許多標榜具備調節血糖或不易形成體脂肪之健康食品中。此外也有許多天然食材本身就富含難消化性麥芽糊精成分,如:糙米、山藥、馬鈴薯、芋頭、番薯等。


二、 其他降血糖食材14


許多糖尿病患者在飲食調整中都能琅琅上口所謂的低GI飲食,即食用後會使血糖上升速度較慢的食物種類。但是並不表示只要在乎吃下肚的是低GI食物就能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例如許多高油脂含量食物GI值相對較低,但不會是糖尿病患之良好食物選擇;選擇上仍應以高纖之原型食物為主。


常見之降糖食物如:最常被提及研究也相對多的苦瓜,其有效成分苦瓜苷有顯著降糖作用;有研究顯示,山藥可降大鼠之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南瓜中的南瓜多糖可降大鼠之血脂血糖。此外,藥食同源為我國固有飲食文化特色,因此降糖食材之選用亦可依照前述之病期症型不同而有不同搭配。


如苦瓜、薏苡仁、蕎麥、昆布等寒涼食物,瀉肺胃之火,即適合肺熱傷津、胃熱熾盛的初期患者食用;銀耳、黑豆、百合、黃精等補陰虛食材,可通用於各證型。在如此有所本的選擇食材下同時遵循中西醫的治療,相信患者的生活品質便能獲得大幅改善。


肆、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為華人世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飲食特色文化與習慣。同一種中藥材,若同時可以做為食品亦可藥用便是所謂的藥食同源概念。


表二會羅列出在衛福部中醫藥司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中及傳統中藥本草典籍中有提到之可調節血糖治療糖尿病之中藥材。



表二 可調節血糖治療糖尿病之藥食同源中藥材14,15

 




伍、結論


中醫在治療糖尿病時,不僅僅只是單純關注於控制血糖的數值高低,會視病證的不同而去做更細部的調整治療,以求陰陽調和,使機體復原而病機自消。在臨床治療上搭配西醫之降糖治療也有顯著效果,如此中西合璧,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的控制與生活型態和飲食選擇息息相關,除了藥物治療外,仍需靠病人本身的配合調整方能實現血糖的穩定控制。雖說糖尿病以現今醫學尚難治癒,但只要患者本身能將控制血糖當作一輩子的事,將其視為提醒自己隨時注重身體健康的引子,生活中能做到三管齊下:隨時注意飲食調控,再搭配規律運動以及按時服藥。如此下去,持續將血糖控制穩定,便能最大程度降低後續併發症發生的可能,使糖尿病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品質。




Diabetes Medicine and Diet Therap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int of View


Chen-Jui Kuo1, Jia-Yu Zhou1, Li-Wei Chen2


1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Taoyuan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Abstract


Concerning diabetes the prevalence of which has been deteriorating increasingly while our society is continuously making progress in all aspects, many medical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developing the effective advanced therapies.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all the time has also developed the therapies of diabet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Chinese medicines, such as Coptis chinensis, Morus alba L. leaves, 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 etc. which include active ingredients that can inhibit α-glucosidase, DPP-4, etc. with the similar mechanism of current medicines, and effectively have diabetes mellitus under well control—it has been proven by modern medical research1.
In this article, the medicines often selected to decrease blood glucose and further mitigate the symptom of diabetes, and the foods generally taken in our daily life and functioning as good supplements for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re both introduced.




參考資料:


1. Pang, Guo-Ming, et al.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9:132(01):78-85。
2. 王麗茹: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消渴症的研究進展。 中國處方藥 2016: 14(1): 13-14。
3. 夏瑢:糖尿病治療中單味降糖中藥的選用。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8:22(2): 14-15。
4. 仝小林:糖尿病中醫藥臨床尋證實踐指南。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6: 6。
5. 馬力行: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消渴病)研究進展。 中醫臨床研究 2011:3(4): 21-23。
6. 三采文化:中藥材實用圖典。台北: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1;74;80;。
7. 劉紅淼,李艷玲,黃志雲:桑白皮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9:25(20):229-234。
8. 鄭海群:地骨皮降血糖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中國處方藥 2016:14(03):13-14。
9. 俞越,李春霞,史春:石斛提取物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研究進展。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21:31(03):215-217+223。
10. 劉巧,胡慧玲,岳青,方明,王戰國:三黃瀉心湯對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中藥與臨床2018:9(02):43-47。
11. 王倩,張歡,張效科:知母主治消渴熱中及降糖研究進展。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3(06):94-97+107。
12. 范明明,張嘉裕,張湘龍,王順:麥冬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醫藥信息2020:37(04):130-134。
13. 周迎春,張廉潔,張燕麗:山茱萸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中醫藥信息2020:37(01):114-120。
14. 朱文莉,許寬勤,施慧,袁亞美:降血糖食材作用分析及辨證施食探析。湖南中醫雜志2018:34(12):109-110。
15. 張曉寒,張程慧,于文睿,薛婉茹,佟彤,孫嘉璘,馮敘橋.藥食同源類植物多糖降血糖功效的研究進展。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14):3699-3705。

通訊作者:郭宸瑞/通訊地址:桃園市龜山區頂湖路123號
服務單位: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局/聯絡電話:(O) 03-3196200 ext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