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Vol. 39 No.3
Sep. 30 2023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九月卅日出版

專有名詞介紹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為Covid-19確診後少見的過度發炎症候群,通常於確診後二至六週發病;其重症率及致死率皆高,因此引起大眾的關注。


根據美國CDC最新的定義須符合下列條件:1.年齡<21歲;2.發燒(≥38℃);3.疾病嚴重程度需住院或死亡;4.排除其他診斷;5.CRP≥3mg/dl;6.至少有兩項或以上器官出現症狀(心臟、血液、腸胃道及皮膚黏膜);7.住院期間或住院前60日內Covid-19病毒檢測陽性或有相關接觸史。WHO的定義與其相似,惟年齡(<19歲)及發燒(需持續≥3天)條件不同。


MIS-C之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推論為Covid-19病毒進入人體內活化免疫系統,造成細胞激素風暴並導致全身性多重器官的過度發炎反應。MIS-C之發生率為0.4-5.5/100,000並以男孩居多,好發年齡為6-11歲。常見的症狀有發燒、腸胃道(噁心、腹瀉、腹痛)、皮膚黏膜 (結膜炎、紅疹等)及心臟相關症狀(休克、左心室功能異常、心肌炎),伴隨白血球、血小板、中性球及白蛋白低下,發炎指數(如CRP, ESR, Ferritin, Procalcitonin)、ProBNP及Troponin上升。


MIS-C和川崎氏症的臨床症狀相似,如何鑑別診斷是臨床上重要的課題。根據統計,MIS-C好發年齡為6-11歲,以西班牙裔及黑人為主,川崎氏症則好發於<5歲兒童及亞裔族群。在臨床症狀方面,MIS-C常見症狀為腸胃道及心臟相關症狀,川崎氏症則以皮膚黏膜相關症狀及冠狀動脈瘤為主。於檢驗數值方面,MIS-C常見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而川崎氏症則是上升,兩者皆有發燒及發炎指數升高之表現。


台灣兒科醫學會治療指引依據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呼吸支持及器官損傷情況,將MIS-C嚴重程度分為三個等級。輕症:不須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不需或僅需極輕微的呼吸支持,極少器官損傷現象;中度:血管活性-強心指數(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10,需氧氣支持,輕度或個別性的器官損傷;重度:VIS>10,需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呼吸支持,中度或嚴重心臟等器官損傷。依疾病嚴重程度給予IVIG及不同劑量的類固醇治療。輕度者可單獨使用IVIG治療,中度者應加上Methylprednisolone,重度者可考慮使用高劑量Methylprednisolone(20-30 mg/kg/day)治療;經IVIG和Methylprednisolone治療無效時,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Anakinra、Tocilizumab)。


參考資料:


1. https://www.pediatr.org.tw/member/bedside_info.asp?id=33
2. Lee PI, Hsueh PR, et al: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 dysregulated autoimmune disorder following COVID-19.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23;56:236-245
3. Gadiwala S, Mistry A, Patel S, et al: MIS-C related to SARS-CoV-2 infec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present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fez Med. 2022;30(3):344-352.


本期專有名詞介紹小組編寫人/審查人:林育如/王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