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Vol. 40 No.1
Mar. 31 2024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三月卅一日出版

專業、政治與藥師-從助產士行業瀕危反思藥師處境


劉宇琦1,2


1廣泰藥局、2臺中市新藥師公會



摘要


醫藥分業政策的實施在台灣已經超過二十五個年頭,但「調劑權」的歸屬卻仍爭議不休,日前執政黨立委一紙相關的提案更引發藥師團體群情激憤。本文藉由社會學家對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觀察,檢視政治力量與國家權力對於一個醫療專業造成的影響,發現左右一個醫療行業未來命運的,有時候不關乎該團體在專業上精進與否,政治力與國家機器的介入更有可能造成一整個行業滅絕式的變化。


關鍵字: 專業、政治、藥師、醫藥分業、國家權力



壹、前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三十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藥劑師法」全文 37 條1,自此藥師的專業與法律地位獲得確認。但關於藥師工作職權的劃分卻始終存在爭議,「決戰立法院」的呼聲自始至終不絕於耳。


現代社會的運作依據的不是仁義道德而是法律條文,任何個人或團體皆無法跳脫法律的壟罩,律法的訂定,小則關係個人榮辱,大則牽涉整個團體的興衰存亡,是故,各種不同專業之間的衝突最終仍不免要訴諸政治角力是現代社會無法逃避的現實。體認到這樣的現實,藥師除了藥學專業的自我提升,對於關乎全體命運的醫藥政策、法律規章乃至立法代言人都不能不留心注意!


貳、台灣醫療行業政治權力介入初始


台灣醫療行業納入制度管理始自日據時期,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後,醫學西化以德國為師,是東亞第一個以法令規範醫療與衛生正當性之國家,但在醫藥政策上日本卻放棄德制「醫藥分業」基準而改採「醫藥兼業」,1895年日本據台之後,台灣的醫療體系也走上相同的道路2。日本體制之下的醫療團隊結構基本上是以醫師為中心、其他醫事人員為附庸的醫療體制,在這種體制之下,醫師有著家父長式的威嚴!例如1938年間用來訓練護理人才的《看護婦讀本》首章便直言要求護理人員「不得擅做主張,須完全服從醫師囑咐行事」,指定必修的《看護學教科書》明列「看護婦十戒」,規定護理人員嚴守醫師命令、戒多辯饒舌、經常培養婦德…3等諸多非關護理專業的要求。一直到1975年施行的《醫師法》、1986年公佈實施的《醫療法》都沒有離開這樣的基本架構。


參、醫藥分業


醫療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醫療專業也不斷朝專科、次專科的方向分化,各類醫事人員各司其職為病患服務,現今《醫療法》中所稱醫事人員,有醫師、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營養師、助產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藥劑生、護士、助產士、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醫事檢驗生、醫事放射士、牙體技術生、驗光生及其他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人員等二十餘類4,醫療已經是不同專業間相互配合的團隊工作,醫師雖仍舊指導治療過程,但在複雜細密的專業分工之下已不再是全知全能的家父長角色,醫藥分業的需求也自然應運而生。「藥師在藥事照護上進行病情與用藥評估,以確保病人藥物治療都符合適應症,全人用藥照顧,守護民眾健康。」52017年,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說:「醫藥分業政策的精神在於保障消費者,讓其用藥有知的權利,並讓醫歸醫、藥歸藥,建立專業分工的醫療專業團隊;處方箋的釋出讓藥事人員能夠獨立審視處方藥品之適當性,並告知患者如何正確服藥;藉由提供患者所需的諮詢服務,以雙重檢核的方式,提高病人用藥安全及調劑品質。」6


肆、助產士行業的興衰


縱使是時勢所趨,醫藥分業政策的實施也並非水到渠成自然發生的,最終實施的版本亦因各方勢力的介入、國家權力的強勢主導而採取妥協方案。「醫藥分業政策最終實施內容與原始規劃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政策轉變使得衛生署當初醫藥分業的目標-藥學專業地位的增進及社區藥局功能的健全-無法充分實現。」7政治凌駕專業、影響一個專業,甚至扼殺一個專業的現象也並非只在醫藥分業的狀況發生。


社會學家吳嘉苓在〈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 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下以「〈醫〉文」表示)中提到:日治時期到 1970 年代初期,台灣的助產士一直擔任大部份的接生工作。日本在五十年的殖民時期,培養了二千名的新式產婆,並漸漸淘汰以經驗為主的傳統產婆。1925 年,台灣地區即有四分之一的嬰兒由合格的助產士接生。到了日治時期結束,台灣應有五分之三以上的分娩由助產士接生,醫師的接生率僅達3%,但是在1990 年代助產士卻面臨整個行業「滅亡」的危機8


〈醫〉文中於1995年訪談了一位在中部山城執業近20年的助產士表示:「一直工作上都很順(註,該助產士接生率一直超過鎮上婦產科診所),都沒有想到時代這麼打壓助產士。因為整個人都投到工作裡面,十幾年都沒有出門過,都在XX鎮。直到知道這個團體(即,台灣省助產公會),特別是在接到XX傳真來的陳情書,我才知道……。很難過,我一直都很投入工作,覺得不可能嘛,國家應該會想到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助產教育也沒了,健保也不打算讓我們簽約……。」8聞言不禁令人唏噓!


〈醫〉文中從國家機器、醫師、助產士、消費者四者的互動關係,與正/異常產的劃分、工具與技術的使用、教育制度、證照制度、保險制度等五個機制來探討台灣助產士的興衰。透過文章的脈絡我們惋惜地發現,整個助產士行業的滅亡並不是專業不夠精進或者是態度不夠敬業等內部因素,反而是政治力、國家機器等外部力量藉由種種約制或者諸如自然產醫療化等方式形塑政策所導致的結果8


〈醫〉文中對比了專業團體面對國家機器時的作為發現:助產士團體早年組織薄弱,甚少在公眾及政策領域動員抗爭或協商。一位地方縣市助產士公會理事長表示:「對於家庭計畫的規定,當時助產士多是默默配合執行國家政策,不會質疑『助產士必須在醫師指導之下』的規定有何不妥。連1991年各級助產學校遭到全面取消,助產界當時也沒有什麼反應;大多受訪的助產士表示,若非 1993 年新任台灣省公會理事長傅美雲針對此開始動員助產士抗議,對此助產教育的取消,當時一無所悉。」反觀1960年代的台灣省醫師公會經常上書立法院、遊說國會、批評醫療政策。《台灣醫界》當時對於各種相關醫療政策(醫師法的修訂、家庭計畫的實施、勞保公保特約醫院的選定、衛生署長人選等等)無不提出建言,對於批評醫師的媒體言論(如 1970 年代中期討論甚烈的「醫德」議題),也無不予以還擊。但是同時期的《助產雜誌》,則多是助產新知的介紹與工作甘苦談的分享。與此同時,助產士公會多以研習、進修與聯誼為主,鮮少對政策提出意見與批評8。而當助產士團體警覺情勢不利時大局已經無可挽回,抗議陳情皆已無力回天!


伍、藥師的境況


細讀〈醫〉文提出的五個機制可以發現藥師的境況其實也皆與其相呼應,與助產士更在三處有著驚人的相似!


一、「組織薄弱,甚少在公眾及政策領域動員抗爭或協商」8(吳嘉苓語):藥師團體政經實力不足,政策主導能力薄弱,甚至連指示藥品停止健保給付,這種僅僅只是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訴求皆被漠視,卻也無力抗爭。


二、「多是默默配合執行國家政策」8(地方縣市助產士公會理事長語):藥師團體對於國家政策向來任勞任怨使命必達,比如口罩實名制等工作。但政府單位並不珍視藥師的付出,比如防疫相關藥品如Paxlovid、流感抗病毒藥瑞樂沙吸入劑(Relenza Rotadisks)等因成份、劑型特殊,指導民眾用藥費時費力,但卻沒有相對的給付甚至付之闕如!民眾不知、政府無視,藥師也為了防疫默默配合沒有異議。


三、「整個人都投到工作裡面,十幾年都沒有出門過」8(中部山城助產士語):大部分藥師平日埋首工作,假日充電進修,極少費心在政策與公眾事務,因此論述能力薄弱,對於關乎職業命運的議題不能凝聚共識採取作為,對於環境變局無法警覺因應。


陸、結論


法治國家的政府被要求依法行政,國家就是執行法律的機器,因此各種團體的訴求最終不免要以法律的訂定為依歸。藥師作為醫療專業人員,除了精進自身的專業知識,對於政策與公共事務也能不多加留意關心。藥師行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永遠值得每一位藥師深思!

 




Profession, Politics and Pharmacists-Reflections on the Situation of Pharmacists from the Disappearance of Midwives


Yu-Chi Liu1,2


1Guang-Tai Pharmacy


2Taichung City New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Abstract


Separation of pharmacy practice from medical practice policy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25 years, but the ownership of the "dispensing righ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 related proposal by a legislator belonging to the ruling party recently aroused the anger of the pharmacist group. Based on sociologists' soci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ing of midwives in Taiw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power and state power on a medical profession, and finds that what determines the future fate of a medical profession sometime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ether the group is professionally promotional or not , the intervention of political forces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extinction-style changes in the entire professional pharmacy.
 


參考資料:


1.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藥師法》沿革。2023.06.11引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L0030066
2. 劉士永:日本殖民醫學的特徵與開展,《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台北,聯經出版社,2017:125-144
3. 張淑卿、盧孳艷:性別與科技交會的護理史:本土案例,《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台北,聯經出版社,2017:223-240
4.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醫療法》。2023.06.11引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21
5. 胡峰賓:穩定社會的力量──藥師,《消費者報導》。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2023;(503):2-3
6. 陳時中:衛福部長的話,《醫藥分業20年紀念專刊》。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7:4-5
7. 謝文紘、陳美霞:醫藥分業政策推行對藥師專業的影響。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001;20(5) 395 - 411
8. 吳嘉苓: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 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2000;(4):191-268